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历史演进 | 第16-30页 |
(一) 教授治校的形成 | 第16-20页 |
1.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2. 教师型大学的起源 | 第17-18页 |
3. 教师型大学的特点 | 第18-20页 |
(二) 教授治校的巩固 | 第20-23页 |
1. 时代背景 | 第20-21页 |
2. 教授治校形式的多样化 | 第21-22页 |
3. 教授治校组织的完善化 | 第22-23页 |
(三) 教授治校的发展 | 第23-27页 |
1. 时代背景 | 第23-24页 |
2. 柏林大学的教授治校 | 第24-25页 |
3. 美国大学的教授治校 | 第25-27页 |
(四) 教授治校的变革 | 第27-30页 |
1. 时代背景 | 第27页 |
2. 西方大学的改革 | 第27-28页 |
3. 共同治校的兴起 | 第28-30页 |
二、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运行模式 | 第30-37页 |
(一) 欧陆模式 | 第30-31页 |
(二) 英国模式 | 第31-33页 |
(三) 美国模式 | 第33-35页 |
(四)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三、关于教授治校的理论探讨 | 第37-43页 |
(一) 教授治校的合理性 | 第37-41页 |
1. 从体现大学本质属性的角度 | 第37-38页 |
2. 从保障大学学术自由的角度 | 第38-39页 |
3. 从凸显高教管理特殊性的角度 | 第39-40页 |
4. 从应对高教面临新挑战的角度 | 第40-41页 |
(二) 教授治校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1. 精力分配的限制 | 第41-42页 |
2. 全局观念的缺乏 | 第42页 |
3. 双重角色的尴尬 | 第42-43页 |
四、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未来走向 | 第43-52页 |
(一) 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历史回顾 | 第43-45页 |
1. 教授治校的萌芽 | 第43-44页 |
2. 教授治校的停滞 | 第44页 |
3. 教授治校的恢复 | 第44页 |
4. 教授治校的发展 | 第44-45页 |
(二) 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主要问题 | 第45-48页 |
1. 教授治校思想认识偏颇 | 第45-46页 |
2. 教授治校实施力度不够 | 第46-47页 |
3. 教授治校法律保障缺乏 | 第47-48页 |
(三) 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实施对策 | 第48-52页 |
1. 明确教授治校的管理思想 | 第48-49页 |
2. 健全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 第49-50页 |
3. 完善教授治校的法律保障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