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频器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智能变频器发展进程与前景 | 第8-11页 |
| ·进程 | 第8-9页 |
| ·前景 | 第9-11页 |
| ·智能变频器类型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 ·ADA和AA变频器 | 第11页 |
| ·VM和CM变频器 | 第11-12页 |
| ·PAM和PWM变频器 | 第12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主要内容与成果 | 第13-14页 |
| 第2章 系统组成原理 | 第14-25页 |
| ·系统的主要功用 | 第14页 |
| ·系统的组成型式 | 第14-23页 |
| ·异步电动机的等效数学模型 | 第14-18页 |
| ·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式 | 第18-22页 |
| ·系统基本组成框图 | 第22-23页 |
| ·系统硬件结构 | 第23页 |
| ·系统软件结构 | 第23-25页 |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5-35页 |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25-26页 |
| ·主回路的设计 | 第26-27页 |
| ·电源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27页 |
| ·时钟及复位电路的设计 | 第27页 |
|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27-31页 |
| ·外部存储器扩展及译码电路 | 第27-29页 |
| ·数模转换接口电路 | 第29页 |
| ·功率驱动电路 | 第29页 |
| ·检测电路 | 第29-31页 |
| ·CAN总线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31页 |
| ·键盘和显示电路的设计 | 第31-32页 |
| ·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32-35页 |
| ·过热保护电路 | 第32-33页 |
| ·过流和过压保护电路 | 第33-34页 |
| ·电源缺相保护电路 | 第34-35页 |
|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5-47页 |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35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35-36页 |
| ·FOC控制子程序设计 | 第36-43页 |
| ·CAN总线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43-45页 |
|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45-47页 |
| 第5章 系统可靠性及电磁兼容设计 | 第47-54页 |
|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47-48页 |
| ·电源抗干扰设计 | 第47页 |
| ·屏蔽与接地设计 | 第47-48页 |
| ·软件可靠性设计 | 第48-50页 |
| ·CPU抗干扰设计 | 第48页 |
| ·I/O的抗干扰设计 | 第48-50页 |
| ·电磁兼容设计 | 第50-52页 |
| ·系统高次谐波产生机理及危害 | 第50-51页 |
| ·系统噪声及处理 | 第51页 |
| ·外界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及处理 | 第51-52页 |
| ·ICB的设计 | 第52-54页 |
| ·ICB的外形与布局 | 第52页 |
| ·ICB的电源与接地 | 第52页 |
| ·ICB的布线规则 | 第52-53页 |
| ·ICB的时钟电路 | 第53-54页 |
| 第6章 系统采用的智能技术 | 第54-65页 |
| ·系统的主要智能功用 | 第54页 |
| ·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 | 第54页 |
| ·系统的智能硬件设施 | 第54-58页 |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特性 | 第54-57页 |
| ·智能功率模块(IPM)特性 | 第57-58页 |
| ·系统的智能软件设施 | 第58-65页 |
| ·基于BP-NN的PID算法 | 第58-63页 |
| ·EKF算法 | 第63-65页 |
| 第7章 仿真与分析 | 第65-71页 |
| ·仿真平台简介 | 第65-66页 |
| ·基于BP-NN的PID算法的仿真 | 第66-67页 |
| ·EKF算法的仿真 | 第67页 |
| ·相电流及其PWM的仿真 | 第67页 |
| ·相电压和线电压的仿真 | 第67-68页 |
| ·磁链轨迹的仿真 | 第68-69页 |
| ·变速时相电流的仿真 | 第69-70页 |
| ·仿真结论与讨论 | 第70-71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