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再生体系及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小麦幼穗组织培养 | 第8-9页 |
·小麦幼胚组织培养 | 第9-10页 |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 | 第10页 |
·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及问题 | 第10-13页 |
·基因枪法 | 第10-11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1-12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2-13页 |
·选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负向选择标记系统 | 第13-14页 |
·正向选择标记系统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小麦幼穗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6-25页 |
·前言 | 第1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6-18页 |
·供试小麦材料 | 第16页 |
·取材与培养方法 | 第16-17页 |
·记载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幼穗愈伤组织生根率和成苗率的研究比较 | 第19-22页 |
·不同节段穗段对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再生的影响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5页 |
·培养基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3页 |
·材料选择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23-25页 |
3 小麦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5-33页 |
·前言 | 第2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供试小麦材料 | 第25页 |
·取材与培养方法 | 第25-26页 |
·记载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小麦品种和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第27-28页 |
·胚生苗对分化成苗率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小麦品种愈伤组织分化和成苗率分析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1页 |
·基因型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31页 |
·影响组织培养的其它因素 | 第31-33页 |
4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研究初探 | 第33-40页 |
·前言 | 第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7页 |
·供试小麦材料 | 第33页 |
·农杆菌菌株、载体及外源基因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取材与培养方法 | 第34-35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5-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页 |
·甘露糖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 第37页 |
·转化结果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影响农杆菌转化过程的因素 | 第37-38页 |
·pmi安全标记基因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