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连通性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集群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 第12-13页 |
| ·网络管理连通性检测的重要作用 | 第13-14页 |
| ·连通性检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网络管理概述 | 第16-25页 |
| ·网络管理含义 | 第16-17页 |
| ·网络管理系统功能 | 第17-19页 |
| ·配置管理 | 第17-18页 |
| ·性能管理 | 第18页 |
| ·故障管理 | 第18页 |
| ·安全管理 | 第18-19页 |
| ·计费管理 | 第19页 |
| ·网络管组织理模型 | 第19-21页 |
| ·一般网络管理模型 | 第19-20页 |
| ·基于 CORBA的网络管理模型 | 第20-21页 |
| ·基于 WEB的网络管理模型 | 第21页 |
|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 ·管理体系结构的概念 | 第21-22页 |
|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网络管理连通性检测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集群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 第25-38页 |
| ·系统概述 | 第25-30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25-27页 |
| ·系统逻辑结构 | 第27-28页 |
| ·系统层次划分 | 第28-29页 |
| ·系统网络拓朴结构 | 第29-30页 |
| ·性能管理 | 第30-33页 |
| ·MIB性能数据监视 | 第30-31页 |
| ·SFLOW管理 | 第31-32页 |
| ·应用性能管理 | 第32-33页 |
| ·网络性能评测 | 第33页 |
| ·故障管理 | 第33-35页 |
| ·事件组管理 | 第33页 |
| ·元事件管理 | 第33-35页 |
| ·配置管理 | 第35-37页 |
| ·拓朴管理 | 第35-36页 |
| ·策略管理 | 第36页 |
| ·Agent管理 | 第36页 |
| ·系统参数管理 | 第36-37页 |
| ·集群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连通性检测 | 第37-38页 |
| ·软探针 | 第37页 |
| ·软探针管理 | 第37页 |
| ·网络链路评测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网络连通性监测的研究与实现 | 第38-66页 |
| ·网络连通性检测技术 | 第38-42页 |
| ·ICMP协议 | 第38-39页 |
| ·ARP协议 | 第39-40页 |
| ·TCP/UDP端口扫描技术 | 第40-42页 |
| ·SNIFFER捕包技术 | 第42页 |
| ·软探针设计与实现 | 第42-66页 |
| ·软探针介绍 | 第42-43页 |
| ·探针程序的总体构想 | 第43-45页 |
| ·全连通测试地址计算方法 | 第45-55页 |
| ·链路连通性评估 | 第55-56页 |
| ·探针程序实现 | 第56-66页 |
| 第五章 系统验证与测试 | 第66-72页 |
| ·软件测试环境 | 第66页 |
| ·探针程序管理 | 第66-69页 |
| ·程序上传 | 第66-68页 |
| ·程序发布 | 第68-69页 |
| ·探针程序测试 | 第69-72页 |
| ·程序启动/关闭 | 第69-70页 |
| ·探针程序服务器端 | 第70-71页 |
| ·探针程序测试结果 | 第71-72页 |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