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 临床研究 | 第12-22页 |
| 1.资料与方法 | 第12-19页 |
| ·临床资料 | 第12-13页 |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病例选择 | 第12-13页 |
| ·病例分组 | 第13-14页 |
| ·性别,年龄及体重情况 | 第13-14页 |
| ·病程情况 | 第14页 |
|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 第14-17页 |
| ·试验用药,用量及用法 | 第14-15页 |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5-17页 |
| ·疗效与安全评定标准 | 第17-19页 |
|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页 |
|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18页 |
| ·安全性评定标准 | 第18-19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 ·综合疗效 | 第19页 |
| ·对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对尿D-木糖排泄率及唾液淀粉酶,尿淀粉酶的影响 | 第20页 |
| ·对Hb及血清锌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安全性观察 | 第21-22页 |
| 实验研究 | 第22-28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 ·实验饲料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实验分组 | 第23页 |
| ·造模方法 | 第23页 |
| ·给药方法 | 第23-24页 |
| ·观察指标 | 第24页 |
|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实验大鼠体重、摄食量的改变 | 第24-26页 |
| ·实验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变化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44页 |
| 1.敷贴疗法的中医文献研究 | 第28-30页 |
| ·病名溯源 | 第28页 |
| ·病因病机讨论 | 第28-30页 |
| 2、现代医学对厌食症的研究 | 第30-31页 |
| ·流行病学研究 | 第30页 |
| ·病因病机讨论 | 第30-31页 |
| 3、喜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 | 第31-37页 |
| ·喜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 ·立法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32-37页 |
| 4、本研究的选穴依据 | 第37-39页 |
| 5、临床及实验作用机理探讨 | 第39-42页 |
| ·喜食散对临床症状的作用研究 | 第39-40页 |
| ·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尿液淀粉酶及Hb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对血清锌的影响 | 第41页 |
| ·对实验动物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 6、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 7、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综述 | 第51-68页 |
| 附表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