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边坡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边坡参数优化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边坡参数优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背景 | 第18-25页 |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8页 |
| ·矿床特征 | 第18-21页 |
| ·V_1矿体特征 | 第19-20页 |
| ·V_2矿体特征 | 第20-21页 |
|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 第21-22页 |
|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 第22页 |
|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 第22页 |
| ·矿区开采现状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极限平衡法求解稳定系数 | 第25-41页 |
|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 ·研究区方案设定 | 第30-31页 |
| ·方案中的考虑因素 | 第30页 |
| ·方案设定 | 第30-31页 |
| ·现场岩石力学参数确定 | 第31-32页 |
| ·研究区计算模型 | 第32-36页 |
| ·计算结果 | 第36-40页 |
| ·边坡稳定性的判别和设计(允许)安全系数 | 第36-37页 |
| ·各方案中所选边坡的结果及图形 | 第37-40页 |
| ·稳定性分析及结果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方案 | 第41-49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 第41-45页 |
| ·设评判对象评价指标集合 | 第43页 |
| ·各项指标的评判集(备择集) | 第43页 |
|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 第43-44页 |
| ·模糊评判矩阵 | 第4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4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方案优选 | 第45-47页 |
| ·建立因素指标集 | 第45页 |
| ·备择集 | 第45页 |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 ·建立权重集 | 第46-47页 |
| ·综合评判 | 第47页 |
| ·评判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最优方案的FLAC3D数值模拟验算 | 第49-65页 |
| ·数值计算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 | 第49-53页 |
| ·有限差分法简介 | 第49-50页 |
| ·有限差分法原理 | 第50页 |
| ·计算过程 | 第50-51页 |
| ·本构模型 | 第51-53页 |
| ·基于拉格朗日法的FLAC~(3D)的数值模拟 | 第53-58页 |
| ·FLAC~(3D)简介 | 第53-54页 |
| ·FLAC~(3D)的计算原理 | 第54-58页 |
| ·研究区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 ·基本假设 | 第58-59页 |
| ·边界条件 | 第59页 |
| ·计算域 | 第59-60页 |
| ·边坡稳定性模拟结果 | 第60-65页 |
| ·模拟结果云图 | 第60-63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 附录B (某露天矿矿区模拟地形图) | 第74-75页 |
| 附录C (某露天矿矿区地形图) | 第75-76页 |
| 附录D (某金属矿区域地质图) | 第76-77页 |
| 附录E (方案一剖面6的极限平衡求解) | 第77-86页 |
| 附录F (FLAC3D中部分建模数据)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