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中缺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特性研究
1 绪论 | 第1-20页 |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9-11页 |
·水体中氮磷来源 | 第9-10页 |
·氮素对水环境的危害 | 第10-11页 |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生物脱氮 | 第11-13页 |
·生物除磷 | 第13-14页 |
·同步脱氮除磷 | 第14-15页 |
·序批间歇式反应器(SBR) | 第15-17页 |
·SBR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SBR的工艺特点 | 第15-17页 |
·颗粒污泥研究的现状 | 第17-19页 |
·颗粒污泥分类 | 第17页 |
·颗粒污泥形成所需的条件 | 第17-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0-24页 |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装置 | 第20页 |
·试验废水组成 | 第20-21页 |
·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内容 | 第22页 |
·缺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 | 第22-24页 |
·pH值 | 第22-23页 |
·有机碳源的种类 | 第23页 |
·反应器类型 | 第23页 |
·水力剪切力 | 第23-24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24-40页 |
·SBR的启动 | 第24-25页 |
·SBR的运行 | 第25-26页 |
·不同因素对颗粒污泥形成及污泥性状的影响 | 第26-35页 |
·选择压 | 第26-31页 |
·钙离子 | 第31-33页 |
·C/N比 | 第33-35页 |
·颗粒污泥的形态学研究 | 第35-38页 |
·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及宏观形态 | 第35-37页 |
·颗粒污泥微观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 第37-38页 |
·缺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的初步认识 | 第38-40页 |
4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