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1页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第13页
   ·土质边坡的滑坡第13-15页
   ·边坡问题研究简史第15-16页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6-24页
     ·极限平衡法第16-17页
     ·极限分析法第17-19页
     ·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第19-21页
     ·经验分析法第21-22页
     ·离散单元法第22-23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法第23-24页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第24-29页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思想第24-25页
     ·离散单元法的发展现状第25-27页
     ·离散单元法在边坡分析中的应用第27-28页
     ·颗粒离散元法及其应用领域概述第28-29页
   ·论文的内容、结构及创新点第29-31页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第29-30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0-31页
第2章 土体颗粒流细观模型第31-53页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第31-34页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假设第31-32页
     ·颗粒流方法的特点第32-33页
     ·颗粒流方法与其它离散元方法相比的特点第33-34页
     ·颗粒流方法产生背景第34页
   ·颗粒流的物理模型第34-39页
     ·物理方程-力和位移的关系第35页
     ·运动方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第35-36页
     ·计算方法-动态松弛法第36-37页
     ·颗粒流方法解题途径第37-39页
   ·颗粒流物理参数的确定第39-45页
     ·时步的确定第39-40页
     ·微分密度因子第40-41页
     ·机械阻尼第41-45页
   ·颗粒流接触本构关系第45-48页
     ·接触刚度模型第45-46页
     ·线性接触模型第46-47页
     ·Hertz-Mindlin接触模型第47-48页
   ·滑动模型第48-49页
   ·连接模型第49-53页
     ·接触连接模型第49页
     ·平行连接模型第49-53页
第3章 土体细观强度的颗粒流模拟第53-83页
   ·前言第53页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第53-55页
   ·细观参数变化对砂土宏观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第55-80页
     ·试样模型的构建第55-59页
     ·细观参数变化与宏观特性的关系第59-67页
     ·PFC对平潭标准砂的模拟第67-75页
     ·细观参数对粘性土的宏观特性影响第75-80页
   ·本章小结第80-83页
第4章 砂土剪切带细观分析第83-112页
   ·前言第83-84页
   ·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第84-90页
     ·直剪试验第84页
     ·常规三轴试验第84-86页
     ·真三轴试验第86页
     ·平面应变试验第86-89页
     ·其它剪切带试验第89-90页
   ·剪切带的理论研究第90-95页
     ·Mohr-Coulomb判别准则第91页
     ·剪切带方向的Roscoe理论第91-92页
     ·剪切带方向的Authur理论第92-95页
   ·剪切带形成和发展的数值模拟第95-110页
     ·模型参数第95-97页
     ·颗粒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97-106页
     ·剪切带影响因素分析第106-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5章 数字变形量测技术与土坡模型试验第112-135页
   ·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简介第112-119页
     ·图像的采集第112页
     ·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无标点法第112-114页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砂土细观结构参数量测技术第114-119页
   ·土坡破坏模型试验第119-121页
     ·试验目的第119页
     ·试验装置第119-120页
     ·试验材料第120页
     ·试验步骤第120-121页
   ·试验结果定性分析第121-125页
   ·图片数字化分析第125-131页
   ·砂土细观参数分析第131-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土坡稳定分析的颗粒流模拟第135-155页
   ·土坡破坏形式第135-136页
   ·破坏标准的确定第136-137页
   ·土坡室内模型试验的颗粒流模拟第137-140页
     ·模拟结果第137-139页
     ·模拟结果细观分析第139-140页
   ·细观参数对边坡破坏形式的影响第140-147页
   ·安全系数的定义第147-149页
     ·强度折减法第147-148页
     ·重力增加法第148-149页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149-154页
     ·土体宏观参数的选取第149页
     ·计算结果比较第149-153页
     ·对两种方法的讨论第153-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155-159页
   ·主要结论第155-158页
     ·细观参数对土体宏观力学的影响研究结论第155-156页
     ·细观参数对宏观参数影响研究结论第156页
     ·土体剪切带细观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第156-157页
     ·土坡模型试验研究及PFC2D数值模拟分析结论第157-158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个人简历第168页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G直放站监控子系统以太网接入技术研究
下一篇: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