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监测的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运动形变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GPS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GPS地壳形变监测应用状况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 | 第20-22页 |
第2章 地壳形变研究基础 | 第22-34页 |
·GPS测站建立及监测 | 第22-28页 |
·监测网技术要求 | 第22-23页 |
·监测网布设 | 第23-25页 |
·测站监测 | 第25-28页 |
·地质块体划分 | 第28-32页 |
·亚板块的划分 | 第29-30页 |
·地块划分 | 第30-32页 |
·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4-55页 |
·GAMIT/GLOBK简介 | 第34-36页 |
·GAMIT简介 | 第34-36页 |
·GLOBK简介 | 第36页 |
·数据处理步骤 | 第36-42页 |
·GAMIT数据处理步骤 | 第37-39页 |
·GLOBK数据处理步骤 | 第39-41页 |
·全自动批处理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及结果 | 第42-55页 |
·监测网速度场融合 | 第42-43页 |
·参考框架选取 | 第43-44页 |
·GPS数据处理 | 第44-55页 |
第4章 测站速度场变化特征 | 第55-69页 |
·不同参考框架测站速度场特征 | 第55-60页 |
·ITRF2000-NNR参考框架运动速度场特征 | 第55页 |
·欧亚参考框架运动速度场特征 | 第55-57页 |
·华南参考框架运动速度场特征 | 第57-60页 |
·不同剖面测站速度场变化特征 | 第60-69页 |
第5章 地块运动特征 | 第69-79页 |
·地块平移特征 | 第69-76页 |
·地块整体平移特征 | 第69-72页 |
·地块内不同区域运动特征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地块的旋转 | 第76-79页 |
·刚性地块计算模型 | 第76-78页 |
·地块旋转计算及结果 | 第78-79页 |
第6章 活动断裂GPS监测 | 第79-98页 |
·鲜水河断裂GPS监测 | 第80-84页 |
·地质特征 | 第80-82页 |
·数据处理 | 第82-83页 |
·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龙门山断裂GPS监测 | 第84-89页 |
·地质特征 | 第84-87页 |
·数据处理 | 第87-88页 |
·结果分析 | 第88-89页 |
·小江断裂GPS监测 | 第89-92页 |
·地质特征 | 第89-91页 |
·数据处理 | 第91-92页 |
·结果分析 | 第92页 |
·红河断裂GPS监测 | 第92-96页 |
·地质特征 | 第92-95页 |
·数据处理 | 第95-96页 |
·结果分析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7章 动力学特征 | 第98-104页 |
·区域动力学特征 | 第98-100页 |
·深部岩石圈动力学特征 | 第100-101页 |
·地块及断裂动力学特征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