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对活性炭的改性及再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7-9页 |
| ·活性炭水处理的特点 | 第7页 |
|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7-9页 |
|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9-20页 |
| ·活性炭的表面特性 | 第9-11页 |
|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 第9-10页 |
|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技术 | 第11-13页 |
| ·孔隙的调整 | 第11页 |
|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改性 | 第11-13页 |
| ·水处理用活性炭改性研究趋势 | 第13页 |
| ·活性炭再生技术 | 第13-15页 |
| ·化学药品再生 | 第13-14页 |
| ·电化学再生 | 第14页 |
| ·光催化再生 | 第14页 |
| ·超临界萃取再生 | 第14页 |
| ·生物再生 | 第14-15页 |
| ·微波辐照再生法 | 第15页 |
| ·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再生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 ·微波加热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7页 |
| ·微波加热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比较 | 第17页 |
| ·微波在活性炭改性和再生中的利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有机物的选择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 ·实验试剂、材料和实验装置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及装置 | 第20-21页 |
| ·分析方法 | 第21页 |
| ·活性炭颗粒的表征 | 第21页 |
| ·实验相关操作说明 | 第21-22页 |
| ·反应器的选择与加工 | 第21-22页 |
| ·载气的选择 | 第22页 |
| ·微波炉的泄漏及防治问题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四章.活性炭的微波改性吸附 | 第24-37页 |
| ·活性炭对2,4-二氯酚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24-27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第26-27页 |
| ·微波对原炭的改性 | 第27-30页 |
|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27-28页 |
| ·因素分析 | 第28页 |
| ·改性活性炭的最优条件 | 第28-30页 |
| ·改性后炭的吸附容量 | 第30页 |
| ·微波改性对活性炭表面特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微波处理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微波处理对活性炭微结构的影响 | 第31页 |
| ·微波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基团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微波对活性炭改性的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33页 |
| ·微波加热及电加热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微波改性活性炭提高吸附能力的机理分析 | 第34-35页 |
| ·微波改性活性炭过程中的非热效应分析 | 第35-36页 |
| ·表面物理特性的对比 | 第35页 |
| ·表面基团结构的对比 | 第35页 |
| ·表面微结构的对比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微波再生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优化 | 第37-45页 |
| ·操作条件对再生后活性炭吸附碘值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吸附活性炭的制备 | 第37页 |
| ·微波辐照条件对碘值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再生次数对再生炭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操作条件对活性炭损耗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微波功率对活性炭损耗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辐照时间对活性炭损耗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活性炭用量对活性炭损耗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操作条件对2,4-二氯酚的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微波功率对2,4-二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幅照时间对2,4-二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活性炭用量对2,4-二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微波再生方法的优越性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5页 |
| ·建议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