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制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意义 | 第9-11页 |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制动机工作原理简介 | 第14-27页 |
·制动机结构 | 第14-18页 |
·制动机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司机指令 | 第18-19页 |
·空电联合制动装置 | 第19-21页 |
·自动常用制动装置 | 第21页 |
·制动机工况研究 | 第21-24页 |
·司机指令 | 第22-24页 |
·电空制动控制器指令 | 第22-23页 |
·空气制动阀指令 | 第23-24页 |
·空电联合制动指令和自动制动装置指令 | 第24页 |
·DK-1电空制动机主要状态参数研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制动机故障诊断研究 | 第27-57页 |
·常用故障诊断理论 | 第27-29页 |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9-37页 |
·故障树构建方法 | 第30-31页 |
·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31-34页 |
·故障树结构函数 | 第31-32页 |
·故障树最小割集研究 | 第32-34页 |
·故障树定量分析 | 第34-37页 |
·顶事件发生概率研究 | 第35页 |
·最小割集重要度研究 | 第35-37页 |
·制动机故障树模型研究 | 第37-41页 |
·基于故障类型构建故障树 | 第37-38页 |
·基于制动机工况构建故障树 | 第38-41页 |
·折角塞门状态监测研究 | 第41-49页 |
·折角塞门误关危害性 | 第42-43页 |
·折角塞门状态监测方案探讨 | 第43-47页 |
·检测缓解充气量 | 第44-45页 |
·检测缓解充气时间 | 第45-46页 |
·检测排气时间 | 第46-47页 |
·折角塞门误关断位置算法研究 | 第47-49页 |
·电空制动机状态监测与诊断方案 | 第49-57页 |
·系统总体结构研究 | 第49-50页 |
·制动机主要状态信息分类 | 第50-52页 |
·制动机控制指令 | 第50-51页 |
·制动机控制管压力 | 第51-52页 |
·状态监测系统主要芯片选择 | 第52-57页 |
·微处理器选择 | 第53页 |
·模数转换芯片选择 | 第53-56页 |
·其它芯片选择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状态监测系统硬件研究 | 第57-66页 |
·制动机压力采集模块 | 第57-60页 |
·多通道采样电路 | 第57-58页 |
·信号调理 | 第58-59页 |
·模数转换 | 第59-60页 |
·制动机工况采集模块 | 第60-61页 |
·CAN总线硬件接口设计 | 第61-62页 |
·系统电源设计 | 第62-63页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63-66页 |
第五章 状态监测系统软件研究 | 第66-76页 |
·CAN总线软件接口设计 | 第66-69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9-72页 |
·压力采集 | 第69-70页 |
·工况采集 | 第70-71页 |
·折角塞门状态监测 | 第71-72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72-74页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74-76页 |
·数字滤波 | 第74-75页 |
·软件复位 | 第75-76页 |
第六章 制动机状态监测试验 | 第76-82页 |
·试验设备及试验接线 | 第76-79页 |
·数据分析 | 第79-82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一 文章发表情况、科研实践与工程实践 | 第87-88页 |
附录二 基于工况故障归纳表 | 第88-90页 |
附录三 故障编码与故障位置 | 第90-92页 |
附图一 制动机工况采集模块 | 第92页 |
附图二 数据处理模块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