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 第1-10页 |
第2章 “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理论的旅行之路 | 第10-27页 |
·什么是“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 | 第10-19页 |
·结构主义的概念来源 | 第11-12页 |
·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12-19页 |
·结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 第19-27页 |
·接受与传播 | 第19-22页 |
·流变及原因 | 第22-25页 |
·结构主义对于中国文论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3章 “DECONSTRUCTION THEORY”(解构主义)的旅行 | 第27-44页 |
·解构主义在西方 | 第27-38页 |
·析deconstruction一词 | 第27-28页 |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 第28-33页 |
·解构与文学 | 第33-37页 |
·耶鲁学派与解构主义 | 第37-38页 |
·解构主义在中国 | 第38-44页 |
·传播与研究综述 | 第38-40页 |
·解构等于虚无 | 第40-44页 |
第4章 “POST-COLONIAL CRITICISM”(后殖民主义)的旅行 | 第44-57页 |
·概念解析 | 第44-46页 |
·理论来源及核心内容 | 第46-52页 |
·葛兰西和法农 | 第46-48页 |
·赛义德与《东方学》 | 第48-50页 |
·霍米·巴巴、斯皮瓦克及其他 | 第50-52页 |
·后殖民主义在中国 | 第52-57页 |
·理论的引进和传播 | 第52-54页 |
·理论的误读及原因 | 第54-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