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9-17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背景 | 第9-10页 |
1-1-2 意义 | 第10-11页 |
§1-2 混凝土结构的补强加固方法 | 第11-14页 |
1-2-1 加大截面加固法 | 第11-12页 |
1-2-2 外包钢加固法 | 第12页 |
1-2-3 预应力加固法 | 第12-13页 |
1-2-4 粘贴钢板加固法 | 第13页 |
1-2-5 增设支点加固法 | 第13页 |
1-2-6 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法 | 第13-14页 |
§1-3 钢绞线防腐砂浆加固方法 | 第14-16页 |
1-3-1 钢绞线防腐砂浆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新技术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第17-27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2-2 试件设计 | 第17-19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19-23页 |
2-3-1 钢绞线 | 第19-22页 |
2-3-2 防腐砂浆 | 第22-23页 |
2-3-3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23页 |
§2-4 试件制作 | 第23-24页 |
§2-5 加载方案 | 第24-27页 |
2-5-1 加载装置 | 第24-25页 |
2-5-2 加载制度 | 第25页 |
2-5-3 测量内容及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第27-36页 |
§3-1 试验现象及结果 | 第27-33页 |
3-1-1 对比梁B1 | 第27-28页 |
3-1-2 加固梁J1-1、J1-2、J1-3 | 第28-30页 |
3-1-3 对比梁B2 | 第30-31页 |
3-1-4 加固梁J2-1、J2-2、J2-3 | 第31-33页 |
§3-2 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 第33-34页 |
3-2-1 抗弯承载力 | 第33页 |
3-2-2 抗剪承载力 | 第33-34页 |
3-2-3 破坏形态 | 第34页 |
§3-3 刚度和挠度 | 第34-35页 |
§3-4 试验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正截面受力分析 | 第36-48页 |
§4-1 基本假定 | 第36-37页 |
§4-2 加固梁的钢绞线与钢筋应变关系 | 第37-38页 |
§4-3 加固梁的破坏形态的判别 | 第38-40页 |
4-3-1 极限状态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 第38-39页 |
4-3-2 钢绞线的最大配筋率计算 | 第39-40页 |
§4-4 加固梁的开裂弯矩 | 第40-41页 |
§4-5 加固梁的屈服弯矩 | 第41-44页 |
4-5-1 首先判定钢筋屈服时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是否达到ε_0 | 第41-42页 |
4-5-2 屈服弯矩的计算 | 第42-44页 |
§4-6 加固梁的极限弯矩 | 第44-45页 |
§4-7 简化的极限弯矩计算公式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刚度分析 | 第48-55页 |
§5-1 影响构件刚度的因素 | 第48页 |
§5-2 计算截面抗弯刚度 | 第48-49页 |
§5-3 加固梁截面抗弯刚度公式 | 第49-55页 |
5-3-1 几何条件 | 第49-50页 |
5-3-2 本构关系 | 第50页 |
5-3-3 平衡方程 | 第50-5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