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金纳米粒子 | 第10-17页 |
| ·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 ·基本背景:量子尺寸效应和单电子跃迁 | 第11-12页 |
| ·合成和组装 | 第12-15页 |
| ·柠檬酸钠还原法 | 第12-13页 |
| ·相转移法 | 第13页 |
| ·其它试剂法 | 第13-14页 |
| ·胶束与反胶束法 | 第14页 |
| ·物理辅助方法(光化学,辐射,超声和热分解法) | 第14-15页 |
| ·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15-16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15页 |
| ·电子显微镜 | 第15-16页 |
| ·X射线衍射法 | 第16页 |
|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6-17页 |
| ·催化性 | 第16-17页 |
|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17页 |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 ·碳纳米管简介 | 第17-19页 |
|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8页 |
|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18页 |
| ·碳纳米管的改性 | 第18-19页 |
| ·碳纳米管在电极上的应用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半胱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用于检测水相中的Cr~(3+) | 第21-31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3页 |
| ·AuNPs的合成 | 第22页 |
| ·AuNPs的修饰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 ·半胱氨酸修饰的AuNPs对Cr~(3+)的选择性 | 第23-25页 |
| ·线性和检测限 | 第25-29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9-30页 |
| ·时间的影响 | 第29页 |
| ·pH的影响 | 第29页 |
| ·金纳米粒子与半胱氨酸的比例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AgNPs/MWNTs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电化学检测亚硝酸盐 | 第31-40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亚硝酸根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32-33页 |
| ·电极层层修饰的表征 | 第33-34页 |
| ·MWNTs用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 ·不同底液的选择 | 第35-37页 |
| ·峰电流与扫速的关系 | 第37-38页 |
|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电极稳定性 | 第38-39页 |
| ·离子干扰 | 第39页 |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PdNPs/MWNTs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电化学检测色氨酸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 ·色氨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1-43页 |
|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43-44页 |
| ·层层修饰的CV表征 | 第43页 |
| ·层层修饰的阻抗表征 | 第43-44页 |
| ·条件选择 | 第44-47页 |
| ·MWNTs用量的选择 | 第44-45页 |
| ·PdNPs沉积圈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 ·pH对色氨酸电化学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峰电流与扫速的关系 | 第47-48页 |
| ·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电极稳定性 | 第48-50页 |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