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 | 第9-13页 |
1.2.1 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的意义 | 第9-10页 |
1.2.2 生物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3 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方法 | 第11-13页 |
1.3 低温等离子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13-18页 |
1.3.1 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 | 第13页 |
1.3.2 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反应活性种 | 第13-14页 |
1.3.3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 第14-17页 |
1.3.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的设计路线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反应性等离子体对聚乳酸的表面改性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PLA膜的制备及其等离子改性 | 第23-24页 |
2.3.2 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2.3.2.1 材料表面氨基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3.2.2 NH_3等离子处理后材料质量变化 | 第24页 |
2.3.2.3 NH_3等离子处理后扫描电镜(SEM)观测 | 第24-25页 |
2.3.2.4 表面接触角的测量 | 第25页 |
2.3.2.5 材料表面对牛血清蛋白(BSA)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4.1 材料表面氨基的测定 | 第26-28页 |
2.4.2 质量损失密度测定 | 第28-30页 |
2.4.3 NH_3等离子处理后扫描电镜(SEM)观测 | 第30-31页 |
2.4.4 表面接触角的测定 | 第31-33页 |
2.4.5 材料表面性能对蛋白吸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等离子接枝对聚乳酸的表面改性 | 第36-44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1 PLA膜的Ar等离子接枝改性 | 第37页 |
3.3.2 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3.3.2.1 表面接枝 NVP的红外光谱 | 第37-38页 |
3.3.2.2 表面接枝密度的计算 | 第38页 |
3.3.2.3 材料表面形态的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 | 第38页 |
3.3.2.4 表面接触角的测量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4.1 表面接枝 NVP的红外光谱图 | 第38-39页 |
3.4.2 接枝密度的测量 | 第39-40页 |
3.4.3 材料表面的AFM观察 | 第40页 |
3.4.4 表面接触角的测定 | 第40-42页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改性前后 PLA膜的细胞亲和性研究 | 第44-55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4-45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3.1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5页 |
4.3.2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4.1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5-51页 |
4.4.2 细胞生长 | 第51-52页 |
4.4.3 讨论 | 第52-53页 |
4.5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