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理论 | 第9-17页 |
一 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二 夫妻财产制的种类 | 第9-12页 |
(一) 根据夫妻财产制的发生,分为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 | 第10页 |
(二) 根据适用情况分为普通财产制和非常财产制 | 第10-11页 |
(三) 根据夫妻财产制的内容和特点,分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和统一财产制 | 第11-12页 |
三 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原则 | 第12-14页 |
(一) 约定先于法定原则 | 第13页 |
(二) 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原则 | 第13页 |
(三) 保障弱者利益原则 | 第13-14页 |
(四) 保护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与维护第三人利益相兼顾原则 | 第14页 |
四 夫妻财产制的历史沿革 | 第14-17页 |
(一) 封建法时期:家族本位下个人财产为家族财产所吸收 | 第14-15页 |
(二) 市民法时期:人本位下个体追求的独立与平等 | 第15页 |
(三) 现代社会法时期:社会本位下多元价值的趋向融合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国内外诸立法例比较研究 | 第17-25页 |
一 我国诸法域夫妻财产制之比较 | 第17-21页 |
(一) 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7-20页 |
(二) 约定夫妻财产制 | 第20-21页 |
二 国外夫妻财产制之比较 | 第21-25页 |
(一) 所得共有制 | 第21-22页 |
(二) 一般共有制 | 第22-23页 |
(三) 分别财产制 | 第23页 |
(四) 特有财产制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 第25-33页 |
一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状况 | 第25-26页 |
二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 | 第26-30页 |
(一) 夫妻共同财产制 | 第26-27页 |
(二) 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 | 第27-28页 |
(三) 约定财产制 | 第28-30页 |
三 我国的夫妻财产分割制度 | 第30-33页 |
(一) 分割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 分割的方法 | 第31-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缺陷与完善 | 第33-47页 |
一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缺陷 | 第33-39页 |
(一) 夫妻财产制体系不完整 | 第33页 |
(二) 分居期间所得财产的认定问题 | 第33-35页 |
(三) 无形财产中的期待利益问题 | 第35-36页 |
(四) 夫妻财产约定缺乏公信力 | 第36-37页 |
(五) 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 | 第37-38页 |
(六) 婚前财产在婚后转化的财产权益归属问题 | 第38-39页 |
二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 | 第39-47页 |
(一) 在夫妻财产制度中增设通则性的规定 | 第40-41页 |
(二) 明确规定夫妻分居制度 | 第41-42页 |
(三) 确立可期待夫妻财产利益的补偿机制 | 第42-43页 |
(四) 确立夫妻财产约定公示制度 | 第43-44页 |
(五) 增强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可操作性 | 第44-45页 |
(六) 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 | 第45-46页 |
(七) 设立婚前财产登记制度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