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Ⅰ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8-17页 |
·病毒来源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8-14页 |
·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9-10页 |
·复制酶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10-11页 |
·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11-12页 |
·病毒反义RNA介导的抗病性 | 第12页 |
·病毒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 | 第12-13页 |
·核酶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13页 |
·病毒弱毒株完整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13-14页 |
·缺陷干扰分子介导的抗病性 | 第14页 |
·其它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策略 | 第14页 |
·非病毒来源基因介导的抗病性 | 第14-15页 |
·利用植物抗病基因获得的抗病性 | 第14-15页 |
·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获得的抗病性 | 第15页 |
·利用抗体基因获得的抗病性 | 第15页 |
·RNA介导的抗病性 | 第15-17页 |
Ⅱ 2—5A系统在植物抗病毒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2-5A系统基本特性 | 第17-18页 |
·2-5A的作用途径 | 第18页 |
·2-5A—RNaseL途径 | 第18页 |
·受体途径 | 第18页 |
·2-5A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 | 第18-19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8页 |
·抑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 | 第18页 |
·影响某些酶活性 | 第18-19页 |
·2-5A系统在植物抗病毒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Ⅲ 展望 | 第20-22页 |
Ⅳ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2-5A基因和RNaseL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3-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菌株、质粒和烟草品种 | 第23页 |
·酶和试剂 | 第23页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23页 |
·基本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3-28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3-24页 |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24页 |
·质粒的酶切和连接方法 | 第24页 |
·DNA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24-2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25页 |
·重组质粒的单菌落直接快速鉴定法(Cracking) | 第25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的转化 | 第26页 |
·外源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6-27页 |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 第27-28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5A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RNase L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pBIN2-5A和pBINRL转化农杆菌LBA4404 | 第32-33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向烟草中转化及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33页 |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 第33-34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 第34-35页 |
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2-5A基因、Rnase L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对小麦的遗传转化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小麦材料 | 第36页 |
·转化材料的准备 | 第36页 |
·质粒提取 | 第36页 |
·基因枪转化程序 | 第36-37页 |
·金粉悬液的制备 | 第36页 |
·微弹的制备 | 第36-37页 |
·基因枪轰击 | 第37页 |
·转化材料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 第37页 |
·幼苗春化及移栽 | 第37页 |
·转基因植株的直接PCR检测 | 第37-38页 |
·小麦叶片DNA PCR检测 | 第38-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39页 |
·T0代小麦的加代繁育 | 第39-40页 |
·T1代再生小麦植株的PCR检测 | 第40-41页 |
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英文摘要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