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的智能控制策略与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智能优化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10-13页 |
1.4 论文内容及构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优化控制的总体结构 | 第15-22页 |
2.1 焦炉加热燃烧过程工艺 | 第15-17页 |
2.2 控制的基本要求 | 第17-18页 |
2.3 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4 火道温度软测量 | 第19-20页 |
2.5 立火道温度优化设定模型 | 第20页 |
2.6 温度优化控制策略 | 第20-21页 |
2.7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温度优化控制模型 | 第22-41页 |
3.1 模型总体设计 | 第22-25页 |
3.1.1 控制模型框架 | 第22-24页 |
3.1.2 高炉煤气流量和混合煤气压力的关系 | 第24页 |
3.1.3 控制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3.2 专家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第25-27页 |
3.2.1 专家控制概述 | 第25-26页 |
3.2.2 煤气量专家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第26-27页 |
3.3 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第27-34页 |
3.3.1 模糊控制概述 | 第28-29页 |
3.3.2 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第29-33页 |
3.3.3 空气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第33-34页 |
3.4 混合煤气压力控制设计 | 第34-38页 |
3.4.1 混合煤气压力控制器结构 | 第34-35页 |
3.4.2 模糊专家控制器 | 第35-37页 |
3.4.3 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38页 |
3.4.4 阀门的修正 | 第38页 |
3.5 烟道吸力控制设计 | 第38-40页 |
3.5.1 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39页 |
3.5.2 阀门的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3.6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优化控制实现与系统运行结果 | 第41-54页 |
4.1 优化控制应用软件结构 | 第41-43页 |
4.1.1 软件框架 | 第41-42页 |
4.1.2 软件设计思想和功能设计 | 第42-43页 |
4.2 基于VC的软件模块设计 | 第43-49页 |
4.2.1 软件模块 | 第43-44页 |
4.2.2 算法实现 | 第44-48页 |
4.2.3 通讯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4.3 优化控制应用 | 第49-50页 |
4.4 系统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4.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