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中药厂废水处理站技术改造中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中药废水的特征 | 第11-12页 |
| ·中药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物化处理 | 第12-14页 |
| ·生物处理 | 第14-17页 |
| ·物化—生物处理 | 第17-18页 |
| ·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机理 | 第18-24页 |
| ·水解(酸化)处理机理 | 第18-20页 |
|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机理 | 第20-24页 |
| ·中药废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水解(酸化)预处理中药废水的中试研究 | 第27-36页 |
| ·中药生产废水水质 | 第27页 |
| ·试验工艺流程及装置 | 第27-29页 |
|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启动 | 第29页 |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9页 |
|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水解(酸化)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0-33页 |
| ·进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页 |
|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生物膜及污泥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中药废水的中试研究 | 第36-49页 |
| ·试验目的与内容 | 第36页 |
| ·试验目的 | 第36页 |
| ·试验内容 | 第36页 |
|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 ·试验装置 | 第36-38页 |
| ·进水水质 | 第38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 | 第38-39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9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 ·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2页 |
| ·进水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 ·每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 | 第49-57页 |
| ·反冲洗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 ·反冲洗周期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影响反冲洗周期长短的因素 | 第51-53页 |
| ·进水水质 | 第51-52页 |
| ·滤池的流向 | 第52页 |
| ·滤料级配 | 第52页 |
| ·滤池反冲洗的效果 | 第52页 |
| ·水力负荷 | 第52-53页 |
| ·反冲洗方式的确定 | 第53-54页 |
| ·反冲洗(气、水)强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废水处理站技术改造方案 | 第57-72页 |
| ·工程概况 | 第57页 |
| ·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8页 |
| ·方案选择 | 第58-59页 |
| ·改造工程建设规模及水质要求 | 第59页 |
|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59-61页 |
| ·各处理单元的计算与设计 | 第61-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 附录 | 第82-111页 |
| 附录A 水解(酸化)与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处理理论 | 第82-110页 |
| A.1 水解(酸化)生物处理理论 | 第82-97页 |
| A.2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处理理论 | 第97-107页 |
| A.3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 附录B 试验装置图 | 第110-111页 |
| 成果目录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