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基础隔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结构基础隔震体系的特性 | 第11-12页 |
| ·结构基础隔震体系的设计和工程应用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理论研究 | 第13-26页 |
| ·接合面阻尼与库仑摩擦阻尼 | 第13-14页 |
| ·计算简图 | 第14-15页 |
| ·运动方程 | 第15-17页 |
| ·并联隔震结构体系采用单质点模型时 | 第15-16页 |
| ·并联隔震结构体系采用多质点模型时 | 第16-17页 |
| ·隔震层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17-20页 |
| ·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系数、竖向刚度系数 | 第17-18页 |
| ·隔震层阻尼比ξ | 第18-20页 |
| ·自适应保护特性 | 第20-2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水平向大位移对屈曲临界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考虑竖向荷载转移时隔震层水平力与位移的关系 | 第22-24页 |
| ·对并联隔震结构体系的仿真分析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并联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可靠性 | 第26-42页 |
| ·可靠性分析的四类基本公式 | 第26-28页 |
| ·基于地震烈度的可靠度公式 | 第26页 |
| ·基于地震烈度所对应的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分布的可靠度公式 | 第26-27页 |
| ·考虑地震烈度模糊性的可靠度公式 | 第27-28页 |
| ·同时考虑地震烈度模糊性和峰值加速度随机性的可靠度公式 | 第28页 |
| ·线性体系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 第28-32页 |
| ·抗震结构随机振动分析的反应谱法 | 第32-33页 |
| ·非线性滞变体系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 第33-38页 |
| ·抗震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四种破坏准则 | 第38-42页 |
| ·强度破坏准则 | 第38页 |
| ·变形破坏准则 | 第38-39页 |
| ·能量破坏准则 | 第39页 |
| ·变形和能量双重破坏准则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实用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42-49页 |
| ·对时程分析法的一点粗浅认识 | 第42-44页 |
| ·单质点模型时程分析 | 第44-47页 |
| ·采用第5 页图3(b)所示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位移曲线时 | 第44-46页 |
| ·采用第5 页图3(a)所示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位移曲线时 | 第46-47页 |
| ·抗震设防目标 | 第47-48页 |
| ·设计步骤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工程设计实例:徐州市奎山小区A7#住宅楼 | 第49-52页 |
| ·工程概况 | 第49页 |
| ·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输入地震波 | 第50页 |
| ·隔震层参数与力—位移曲线 | 第50页 |
| ·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 说明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