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CAD技术在泵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 ·泵CAD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泵CAD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 ·泵CAD技术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系统设计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泵轴强度校核的计算模型 | 第13-39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泵轴工作环境 | 第13页 |
| ·泵轴强度校核的方法 | 第13-14页 |
| ·泵轴强度校核计算 | 第14-33页 |
| ·泵轴直径初步计算 | 第14-15页 |
| ·计算作用在泵轴上的载荷 | 第15-26页 |
| ·计算泵轴的不同断面上的扭矩、轴向力和弯矩 | 第26-28页 |
| ·强度校核 | 第28-30页 |
| ·疲劳强度计算 | 第30-33页 |
| ·泵轴临界转速的计算 | 第33-39页 |
| ·轴临界转速的基本概念 | 第33-36页 |
| ·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泵轴强度校核软件SPCAD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39-48页 |
|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 | 第39-42页 |
| ·几种开发方法简介 | 第39-41页 |
| ·开发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 第41-42页 |
| ·关于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 | 第42-45页 |
|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特点 | 第42-43页 |
| ·ObjectARX的组成 | 第43-44页 |
|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功能 | 第44-45页 |
| ·ObjectARX的数据结构 | 第45页 |
| ·使用MFC进行可视化编程 | 第45-48页 |
| ·开发Windows对话框的基本方法 | 第45-46页 |
| ·ObjectARX对MFC的扩展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泵轴强度校核软件SPCAD系统中采用的关键开发技术 | 第48-54页 |
| ·AutoCAD图形中几何信息的获取与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 ·对实体的操作 | 第48-49页 |
| ·程序实现代码 | 第49-50页 |
| ·应用软件程序界面与数据库动态连接功能的实现 | 第50-52页 |
| ·高性能的数据库访问接口ADO | 第50-51页 |
| ·泵轴强度校核软件系统SPCAD中采用的ADO技术 | 第51-52页 |
| ·图表数据处理技术 | 第52-54页 |
| ·埃特金不等距逐步插值 | 第52-53页 |
| ·图表数化的实现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泵轴强度校核软件SPCAD系统的设计 | 第54-75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4-56页 |
| ·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 | 第56-73页 |
| ·主控程序 | 第56-59页 |
| ·基本参数输入 | 第59-61页 |
| ·图形数据获取 | 第61-64页 |
| ·泵轴载荷计算 | 第64-65页 |
| ·支反力和弯矩计算 | 第65-66页 |
| ·数据库操作 | 第66-68页 |
| ·强度校核 | 第68-71页 |
| ·临界转速计算 | 第71-73页 |
| ·应用实例分析及校核结果保存 | 第73-75页 |
| ·应用实例分析 | 第73-74页 |
| ·软件系统校核结果的保存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符号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