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广域保护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满足“三道防线”要求的广域保护系统 | 第21-32页 |
·满足“三道防线”要求的广域保护系统功能 | 第21-23页 |
·广域继电保护功能 | 第21-22页 |
·广域控制系统功能 | 第22-23页 |
·广域保护系统可采取的结构 | 第23-27页 |
·集成式结构 | 第24-25页 |
·集中式结构 | 第25页 |
·分布式结构 | 第25-26页 |
·三种结构的比较 | 第26-27页 |
·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27-31页 |
·广域保护通信系统结构 | 第28-29页 |
·广域保护通信系统设计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广域纵联比较保护算法的研究 | 第32-53页 |
·广域纵联比较算法的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广域纵联比较保护算法 | 第33-41页 |
·广域保护范围的划分 | 第33-35页 |
·广域纵联比较故障判别算法 | 第35-38页 |
·广域继电保护策略 | 第38-41页 |
·算例分析 | 第41-44页 |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N-1”问题及对策 | 第44-49页 |
·纵联比较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分析 | 第49-52页 |
·纵联保护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 | 第49-50页 |
·特殊情况下广域纵联比较算法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算法 | 第53-72页 |
·广域差动保护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53-56页 |
·IED保护范围的确定和关联域的划分 | 第56-60页 |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系统工作过程 | 第60-62页 |
·算例分析 | 第62-66页 |
·与传统差动保护性能比较 | 第66-69页 |
·继电保护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性能比较 | 第66页 |
·保护拒动时的性能比较 | 第66-68页 |
·断路器失灵时的性能比较 | 第68-69页 |
·广域差动保护算法与广域纵联比较保护算法比较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基于IEC61850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通信服务模型 | 第72-88页 |
·通用变电站事件GSE | 第72-75页 |
·面向变电站的通用对象GOOSE和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SSE | 第75-80页 |
·面向变电站的通用对象GOOSE | 第75-79页 |
·通用变电站状态时间GSSE | 第79-80页 |
·采样测量值传输类模型 | 第80-84页 |
·广域继电保护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广域继电保护通信系统仿真 | 第88-106页 |
·以太网用于广域保护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第89-91页 |
·网络仿真软件OPNET(Optimum Network Performance) | 第91-95页 |
·OPNET仿真软件简介 | 第91-92页 |
·OPNET用于网络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 | 第92-95页 |
·基于OPNET的以太网仿真 | 第95-104页 |
·广域继电保护通信系统流量分析 | 第95-96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96-99页 |
·开始仿真及仿真结果收集 | 第99-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7-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19-12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