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 | 第13-23页 | 
|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界定 | 第13-17页 | 
|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定义 | 第13-16页 | 
| (二)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视野下,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意义 | 第16-17页 | 
| 二、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 | 第17-23页 | 
|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 | 第17-19页 |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 第19-23页 |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的现状及其成因 | 第23-37页 | 
|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的现状 | 第23-32页 | 
| (一) 立法体系 | 第23-27页 | 
| (二) 执法体系 | 第27-28页 | 
| (三) 司法体系 | 第28-29页 | 
| (四) 守法体系 | 第29-31页 | 
| (五) 法律监督体系 | 第31-32页 | 
| 二、 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的缺陷及其成因 | 第32-37页 | 
| (一)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制体系缺陷 | 第32-33页 | 
| (二)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法制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制体系 | 第37-53页 | 
| 一、 从立法体系的角度看 | 第37-42页 | 
| (一) 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 | 第37-40页 | 
| (二) 立法模式、立法的内容 | 第40-42页 | 
| 二、 从执法体系的角度看 | 第42-44页 | 
| (一) 实行饮用水安全保护的垂直管理 | 第42-43页 | 
| (二) 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机制 | 第43页 | 
| (三)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工作 | 第43-44页 | 
| 三、 从司法体系的角度看 | 第44-47页 | 
| (一)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 第44-45页 | 
| (二) 公益诉讼制度 | 第45-47页 | 
| 四、 从守法体系来看 | 第47-50页 | 
| (一) 从守法的条件的角度来看 | 第47-49页 | 
| (二) 公众参与机制和公众问责机制 | 第49-50页 | 
| 五、 从法律监督体系来看 | 第50-53页 | 
| (一) 国家监督 | 第50-52页 | 
| (二) 社会监督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