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21页 |
| ·地层 | 第15-16页 |
| ·拉萨-察隅地层分区 | 第15-16页 |
| ·岩浆岩 | 第16-18页 |
| ·燕山晚期中酸性岩 | 第16-18页 |
| ·喜马拉雅期中酸性岩 | 第18页 |
| ·变质岩 | 第18-19页 |
| ·构造 | 第19-21页 |
| ·昂龙冈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 | 第19页 |
| ·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 | 第19页 |
|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1-35页 |
| ·矿区地层 | 第21-23页 |
| ·岩浆岩 | 第23-25页 |
| ·构造 | 第25-26页 |
| ·矿体特征 | 第26页 |
| ·矿石特征 | 第26-34页 |
| ·矿石类型 | 第26-27页 |
| ·矿石矿物 | 第27-30页 |
| ·脉石矿物 | 第30-34页 |
| ·围岩蚀变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52页 |
| ·研究样品及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38页 |
| ·常量元素 | 第35-36页 |
|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 | 第36-38页 |
| ·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 第38-45页 |
| ·矿床成岩年代 | 第38-40页 |
| ·矿床成矿年代 | 第40-45页 |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47页 |
| ·氢氧同位素 | 第45页 |
| ·碳-氧同位素 | 第45-46页 |
| ·硫同位素 | 第46-47页 |
| ·Pb-Sr-Nd 同位素特征 | 第47-50页 |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52-57页 |
| ·矿床形成时代 | 第52-54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4页 |
| ·矿床成矿模式 | 第54-5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