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7页 |
1.1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概况 | 第9-12页 |
1.2 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 第12-14页 |
1.3 国内旅游景区(点)投资模式研究的进程及现状 | 第14-25页 |
1.4 旅游景区投资研究的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旅游景区产品的性质 | 第27-47页 |
2.1 旅游景区及相关概念 | 第27-33页 |
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3-41页 |
2.3 旅游景区产品的性质 | 第41-45页 |
2.4 旅游景区产品的投资类型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投资理论 | 第47-68页 |
3.1 马克思的投资理论 | 第47-54页 |
3.2 西方投资理论 | 第54-62页 |
3.3 西方公共投资理论 | 第62-66页 |
3.4 我国财政投资理论 | 第66-68页 |
第四章 我国旅游景区投资体制的演变 | 第68-93页 |
4.1 计划经济时期的旅游景区投资体制 | 第68-71页 |
4.2 转轨时期旅游景区投资体制 | 第71-75页 |
4.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旅游景区投资体制 | 第75-80页 |
4.4 旅游景区经营性投资的政府规制 | 第80-93页 |
第五章 旅游景区投资目标的选择 | 第93-110页 |
5.1 旅游景区投资目标的多重性 | 第93-104页 |
5.2 旅游景区投资目标的均衡 | 第104-106页 |
5.3 旅游景区生命周期与投资目标的选择 | 第106-110页 |
第六章 旅游景区投资模式比较 | 第110-124页 |
6.1 国家公园投资模式 | 第110-114页 |
6.2 峨眉山投资模式 | 第114-117页 |
6.3 碧峰峡投资模式 | 第117-120页 |
6.4 三种投资模式的比较 | 第120-124页 |
第七章 我国旅游景区分级投资模式的构建 | 第124-145页 |
7.1 我国旅游景区在投资上存在的问题 | 第124-129页 |
7.2 旅游景区投资模式建立的原则 | 第129-130页 |
7.3 影响投资模式建立的因素 | 第130-134页 |
7.4 旅游景区分级投资模式的构建 | 第134-141页 |
7.5 旅游景区分级投资模式的特点 | 第141-145页 |
第八章 旅游景区的投资方向与经营策略 | 第145-161页 |
8.1 “区内游、区外住”的投资方向 | 第145-148页 |
8.2 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 | 第148-152页 |
8.3 景区知识产权经营 | 第152-154页 |
8.4 旅游景区的招商策略 | 第154-158页 |
8.5 景区投资环境体系的健立 | 第158-1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声明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