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城市住区与环境问题 | 第1-21页 |
| ·环境问题的由来 | 第10-13页 |
| ·我们居住的城市 | 第13-17页 |
| ·城市住区的发展 | 第17-21页 |
| 第二部分 城市生态住区 | 第21-35页 |
| ·“住区”的概念 | 第21-22页 |
| ·生态住区的概念 | 第22-24页 |
| ·生态住区的特征 | 第24-26页 |
| ·生态住区的理论发展 | 第26-30页 |
| ·生态关系、城市生态关系及社会生态关系 | 第30-35页 |
| ·生态关系 | 第30-31页 |
| ·城市生态关系 | 第31-32页 |
| ·社会生态关系 | 第32-35页 |
| 第三部分 城市生态住区的社会生态关系的内容 | 第35-58页 |
| ·城市生态住区的社会生态关系概念 | 第35-36页 |
| ·城市生态住区的社会生态关系的内容 | 第36-54页 |
| ·密度关系 | 第37-44页 |
| ·竞争关系 | 第44-48页 |
| ·共生关系 | 第48-52页 |
| ·脉络关系 | 第52-54页 |
| ·城市生态住区的社会生态关系的特点 | 第54-58页 |
| ·无形性 | 第54页 |
| ·时代性 | 第54-55页 |
| ·人为性 | 第55-56页 |
| ·自为性 | 第56-58页 |
| 第四部分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中完善社会生态关系的思路 | 第58-75页 |
| ·遵守社会生态原则 | 第58-59页 |
| ·丰富生态住区的规划目标 | 第59-64页 |
| ·把确立良好的社会生态关系作为生态住区的规划目标之一 | 第59-61页 |
| ·将形成良好的住区文化生态作为生态住区的规划目标之一 | 第61-64页 |
| ·加强生态住区的社会性内涵 | 第64-71页 |
| ·完善生态住区规划的社会空间要素 | 第71-73页 |
| ·提供社会共生的网络空间 | 第73-75页 |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