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 1.2 随机共振的研究情况介绍 | 第6-11页 |
| 1.2.1 随机共振的起源与发展 | 第6-8页 |
| 1.2.2 神经系统中随机共振现象的研究 | 第8-10页 |
| 1.2.3 随机共振的应用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随机共振现象的基本解释及评价方法 | 第11-24页 |
| 2.1 随机共振现象的基本解释 | 第11-15页 |
| 2.1.1 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11-14页 |
| 2.1.2 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14-15页 |
| 2.2 如何评价随机共振现象的强弱 | 第15页 |
| 2.3 应用信噪比评价随机共振 | 第15-17页 |
| 2.3.1 信噪比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 2.3.2 本文计算信噪比的方法及参数设置 | 第17页 |
| 2.4 应用信息理论评价随机共振 | 第17-24页 |
| 2.4.1 熵和互信息 | 第17-19页 |
| 2.4.2 动作电位脉冲序列的熵率和互信息率的计算方法 | 第19-22页 |
| 2.4.3 本文计算的具体方法和参数设置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中随机共振现象存在的生理基础 | 第24-29页 |
| 3.1 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 | 第24-27页 |
| 3.1.1 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分类 | 第24-25页 |
| 3.1.2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 第25页 |
| 3.1.3 神经元的生理特性 | 第25-27页 |
| 3.2 影响神经系统的噪声源 | 第27-28页 |
| 3.3 神经系统中随机共振存在的生理基础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单个神经元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29-38页 |
| 4.1 Hodgkin-Huxley神经元模型 | 第29-30页 |
| 4.2 噪声有助于神经元对阈下信号的检测 | 第30-33页 |
| 4.3 用信噪比评价单个神经元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33-35页 |
| 4.4 用互信息率评价单个神经元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35-36页 |
| 4.5 单个神经元随机共振在阈下信号检测方面的局限性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双层神经元网络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第38-46页 |
| 5.1 网络结构 | 第38-39页 |
| 5.2 双层神经元网络在噪声环境中的阈下信号检测能力分析 | 第39-44页 |
| 5.3 双层神经元网络提高阈下信号检测能力的机制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噪声增强神经元对阈上信号响应的初步研究 | 第46-55页 |
| 6.1 阈上信号作用下神经元的响应 | 第46-48页 |
| 6.2 噪声增强神经元对阈上信号的响应 | 第48-49页 |
| 6.3 对本章功率谱密度计算方法的说明 | 第49-5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7.1 对席文工作的总结 | 第55-56页 |
| 7.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