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课题的提出、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政府绩效评估概述 | 第13-34页 |
·绩效评估 | 第13-14页 |
·绩效评估的含义 | 第13页 |
·绩效评估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 第14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的实证分析 | 第14-17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可行性 | 第16-17页 |
·政府绩效评估概述 | 第17-27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涵义 | 第17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 | 第17-20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 | 第20-22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 | 第22-23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 | 第23-27页 |
·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 | 第27-31页 |
·建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8页 |
·建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模型 | 第28-29页 |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 第29-31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遇到的困难 | 第31-32页 |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3章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34-42页 |
·平衡计分卡的由来 | 第34页 |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第34-36页 |
·企业里的平衡计分卡 | 第36-38页 |
·平衡计分卡中的平衡观念 | 第38-42页 |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 第38-39页 |
·组织外部群体和内部群体的平衡 | 第39页 |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 第39-40页 |
·定量衡量与定性衡量的平衡 | 第40页 |
·滞后指标与前置指标的平衡 | 第40页 |
·成果目标和产生成果的动因之间的平衡 | 第40-42页 |
第4章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设计 | 第42-50页 |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42-45页 |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部门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平衡计分卡对政府绩效评估产生的意义 | 第43-45页 |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修正的必要性 | 第45页 |
·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模型 | 第45-50页 |
·构建政府部门的平衡计分卡模型 | 第45-49页 |
·因果分析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第5章 平衡计分卡在质监部门中的应用与实施 | 第50-73页 |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概况 | 第50-53页 |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简介 | 第50-52页 |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绩效概况 | 第52-53页 |
·平衡计分卡在质监部门中的应用实施 | 第53-60页 |
·建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质监部门绩效评估模型 | 第53-56页 |
·建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质监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56-60页 |
·绩效目标实现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60-62页 |
·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评质监部门绩效 | 第62-73页 |
·确定各衡量指标的权重 | 第62-66页 |
·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评部门绩效 | 第66-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