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嵌入式系统综述 | 第8-10页 |
概念 | 第8-9页 |
特点 | 第9-10页 |
视频监控系统简介 | 第10-11页 |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 第10页 |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 第10-11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于ARM7TDMI的硬件平台 | 第13-25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第13-15页 |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EMPU) | 第13-14页 |
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Unit,EMCU) | 第14页 |
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al Signal Processor,EDSP) | 第14-15页 |
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 第15页 |
本文所采用的处理器 | 第15页 |
处理器架构 | 第15-19页 |
常用的微处理器 | 第16-18页 |
ARM7TDMI架构 | 第18-19页 |
外围电路芯片的选择 | 第19-22页 |
Flash—SST39VF160 | 第20页 |
SDRAM—K4S641632F | 第20页 |
PHY芯片—RTL8021BL | 第20页 |
Video signal a/d芯片—Saa7114 | 第20-21页 |
Mpeg4 encoding芯片—Ime6410 | 第21-22页 |
Audio signal a/d芯片—Cs5340 | 第22页 |
预留的接口 | 第22-25页 |
本系统硬件电路总体框图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GNU—uClinux的软件平台 | 第25-38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25-26页 |
评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些指标 | 第25-26页 |
Linux成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可能性 | 第26页 |
uClinux系统分析 | 第26-36页 |
uClinux内核源文件的组织介绍 | 第26-27页 |
uClinux内存管理 | 第27-30页 |
uClinux的进程与线程分析 | 第30-31页 |
uClinux的固件管理和MTD文件系统 | 第31-32页 |
uClinux的Root文件系统 | 第32-35页 |
uClinux的库 | 第35-36页 |
uClinux的其他方面 | 第36页 |
本系统软件总体架构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内核配置与编译 | 第38-97页 |
shell编程和脚本语言 | 第38-42页 |
高级变量置换 | 第39页 |
特殊变量 | 第39页 |
用正则表达式过滤文本 | 第39-42页 |
Make工具和Makefile文件 | 第42-45页 |
GNU make | 第42页 |
makefile基本结构 | 第42-43页 |
makefile变量 | 第43-44页 |
GNU make的主要预定义变量 | 第44页 |
隐含规则 | 第44-45页 |
运行make | 第45页 |
Kernel building总体介绍 | 第45-88页 |
五种Makefile封装 | 第45-46页 |
GNU工具链 | 第46页 |
中间件 | 第46-48页 |
内核Makefile中的主要变量 | 第48-50页 |
子目录Makefile | 第50-52页 |
LD script脚本分析 | 第52-58页 |
详细分析内核编译过程 | 第58页 |
Uclinux 2。4。20-ucO makefile总体分析 | 第58-59页 |
本系统中的Rules。make分析 | 第59-67页 |
Make menuconfig | 第67-70页 |
Make dep | 第70-71页 |
Make lib_only | 第71-73页 |
Make user_only | 第73-74页 |
Make romfs | 第74-76页 |
Make image | 第76-78页 |
Make | 第78-88页 |
内核配置分析 | 第88-97页 |
编译内核所涉及的主要配置文件 | 第88-90页 |
配置功能概述 | 第90-92页 |
实例分析 | 第92-97页 |
第五章 内核移植 | 第97-119页 |
移植(Port)总体介绍 | 第97-98页 |
基于处理器的移植 | 第97页 |
基于平台的移植 | 第97页 |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97-98页 |
移植uClinux总体介绍 | 第98-101页 |
文件总览 | 第98-99页 |
注册Machine ID | 第99页 |
Config文件 | 第99页 |
内核常用到的符号 | 第99-101页 |
内核移植涉及的主要文件 | 第101-104页 |
关于module版本问题 | 第104-107页 |
移植到本系统平台上所做的工作 | 第107-117页 |
对内核所作的修改 | 第107-108页 |
网络驱动程序的编写和修改 | 第108-113页 |
Root文件系统构建 | 第113-117页 |
补丁的制作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内核启动分析 | 第119-146页 |
第一阶段:Bootloader | 第119-140页 |
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的概念 | 第119页 |
Boot Loader的安装媒介(Installation Medium) | 第119-120页 |
用来控制Boot Loader的设备或机制 | 第120页 |
Boofloader启动过程的阶段性 | 第120页 |
Boot Loader的操作模式(Operation Mode) | 第120-121页 |
BootLoader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所用的通信设备及协议 | 第121页 |
Boot Loader的主要任务与典型结构框架 | 第121-122页 |
本系统bootloader主要执行步骤 | 第122-123页 |
bootloader-head。s分析 | 第123-140页 |
第二阶段 | 第140-145页 |
head-armv。s分析 | 第140-143页 |
strat_kemel分析 | 第143-145页 |
第三阶段 | 第145-146页 |
第七章 网络视频流媒体服务器构建 | 第146-153页 |
数据传输 | 第146-151页 |
等待队列实现 | 第146-147页 |
数据采集 | 第147-148页 |
零拷贝实现 | 第148-151页 |
缓冲区控制 | 第151-153页 |
结束语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