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工程在京郊示范区中生态修复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河流生态修复的内涵 | 第11-12页 |
·生态型河流的修复目标 | 第12-13页 |
·生态型河流的特征 | 第13-16页 |
·不同国家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和目标 | 第16-18页 |
·土壤生物工程的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土壤生物工程的内涵 | 第18-19页 |
·土壤生物工程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 第20-25页 |
·河流蜿蜒性修复技术 | 第20-21页 |
·功能 | 第20页 |
·构造 | 第20页 |
·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维护管理 | 第21页 |
·断面形态修复技术 | 第21-22页 |
·功能 | 第21页 |
·构造 | 第21-22页 |
·适用范围 | 第22页 |
·维护管理 | 第22页 |
·河流中栖息地构建技术 | 第22-24页 |
·功能 | 第22-23页 |
·构造 | 第23页 |
·适用范围 | 第23页 |
·维护管理 | 第23-24页 |
·植物技术 | 第24-25页 |
·功能 | 第24页 |
·构造 | 第24页 |
·维护管理 | 第24-25页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示范区的近自然评价 | 第27-37页 |
·水文地貌 | 第27-28页 |
·示范区河流所在流域的近自然评价 | 第28-37页 |
·水文形态 | 第29-32页 |
·弯曲度 | 第29页 |
·水深 | 第29-30页 |
·坡度 | 第30页 |
·水宽河宽比 | 第30页 |
·河岸带宽度 | 第30-31页 |
·河岸护坡状况 | 第31页 |
·土地利用方式 | 第31-32页 |
·平面形态 | 第32页 |
·断面形态 | 第32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32-34页 |
·植物 | 第32-33页 |
·动物 | 第33-34页 |
·水质特征 | 第34-36页 |
·酸碱度 | 第34页 |
·溶解氧 | 第34页 |
·总氨氮 | 第34-35页 |
·磷酸盐 | 第35页 |
·流速 | 第35页 |
·气味 | 第35页 |
·清澈度 | 第35-36页 |
·生物-土壤-水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4 土壤生物工程在京郊示范区的应用研究 | 第37-51页 |
·京郊河流护岸中应用土壤生物工程的技术 | 第37-41页 |
·扦插技术 | 第37页 |
·灌丛垫技术 | 第37-38页 |
·梢捆技术 | 第38页 |
·埋根技术 | 第38页 |
·铅丝笼技术 | 第38-39页 |
·柳篱挡墙技术 | 第39-40页 |
·抛石护岸技术 | 第40-41页 |
·码石护岸技术 | 第41页 |
·土壤生物工程的实际应用 | 第41-51页 |
·琉璃河的生态修复 | 第41-44页 |
·琉璃河河段的植物生长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琉璃河河段生态改善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昌平实验区的生态修复工程 | 第44-48页 |
·扦插植物的生长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灌丛垫植物的生长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天然护岸与实验区的对比研究 | 第48-51页 |
·植物生长特性对比 | 第49页 |
·固土力学对比研究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51页 |
·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导师简介 | 第55-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