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纷繁复杂的登记群 | 第1-9页 | 
| 一、 商事登记的界定 | 第9-19页 | 
| (一) 语义学上的解释 | 第9-11页 | 
| (二) 主要国家的立法例 | 第11-16页 | 
| 1 德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 第11-13页 | 
| 2 法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 第13-14页 | 
| 3 日本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 第14-15页 | 
| 4 英美法系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 第15-16页 | 
| (三) 历史渊源考察 | 第16-17页 | 
| (四) 本人的观点 | 第17-19页 | 
| 二、 中国现行商事登记立法的缺陷分析 | 第19-35页 | 
| (一) 现行商事登记立法存在的弊端 | 第19-30页 | 
| 1 立法形式上的缺陷 | 第19-21页 | 
| 2 立法内容上的桎梏 | 第21-25页 | 
| 3 立法价值上的误区 | 第25-26页 | 
| 4 程序建构上的不合理 | 第26-30页 | 
| (二) 现行商事登记立法缺陷的剖析 | 第30-35页 | 
| 1 古代商事登记制度的先天不足 | 第30-32页 | 
| 2 计划经济体制下“大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3 立法价值取向偏重安全,忽视效率 | 第34-35页 | 
| 三、 中国未来商事登记立法构想 | 第35-45页 | 
| (一)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5-37页 | 
| (二) 具体立法建议 | 第37-45页 | 
| 1 将主体登记和营业许可分部门管理,将经营范围从商事登记的一般要件中“蒸发”出来 | 第37-39页 | 
| 2 确立形式审查主义,改革年检制度,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引导商主体的市场行为 | 第39-43页 | 
| 3 建立登记机关及登记人员责任制 | 第43-44页 | 
| 4 从程序上引入司法监督,为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 | 第44-45页 | 
| 结束语 | 第45-47页 | 
| 参考书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