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潮汕侨批业从产生到基本成熟(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 | 第9-23页 |
第一节 侨批的水客时代(19世纪末期以前) | 第9-11页 |
一、 水客经营侨批 | 第9-10页 |
二、 水客时代后期侨批局的酝酿、产生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侨批业的逐渐成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 第11-15页 |
一、 侨批经营的基本流程 | 第12-14页 |
二、 侨批局的基本功能类型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侨批局的规模和组织 | 第15-23页 |
一、 侨批局的规模类型及其构成的经营网络 | 第15-18页 |
二、 侨批业的经营概况及其行业公会 | 第18-23页 |
第二章 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侨批业(抗战开始-解放前) | 第23-37页 |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23-28页 |
一、 汕头沦陷前 | 第23-24页 |
二、 汕头沦陷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 第24-27页 |
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第27-28页 |
第五节 抗战时新汇路的开辟和经营 | 第28-31页 |
一、 抗战后期新汇路的主要路线情况 | 第28-29页 |
二 东兴汇路的开辟和经营 | 第29-31页 |
第六节 抗战胜利后到建国前 | 第31-37页 |
一、 抗战结束后侨批业概况 | 第31-33页 |
二、 批款的逃港套汇 | 第33-37页 |
第三章 侨批局与国内外官方、民间相关机构的关系 | 第37-53页 |
第七节 清末时期大清邮政与侨批局 | 第37-40页 |
一、 邮政设立与侨批业 | 第37-38页 |
二、 侨批邮资的变化 | 第38-40页 |
第八节 、 民国时期中邮政与侨批局 | 第40-46页 |
一、 抗战结束前 | 第40-43页 |
二、 抗战结束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 第43-45页 |
三、 政府管制罅缝下的私批 | 第45-46页 |
第九节 侨居国政府对侨批局的管制 | 第46-48页 |
第十节 侨批局与民信局、客邮 | 第48-53页 |
一、 侨批局与民信局的关系 | 第48-50页 |
二、 侨批局与外国“客邮”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潮汕侨批业的结束及其评价 | 第53-61页 |
第十一节 建国后侨批业逐步被纳入国家银行 | 第53-57页 |
一、 50年代过渡时期 | 第53-56页 |
二、 60、70年代侨批业归口银行 | 第56-57页 |
第十二节 潮汕侨批业的作用 | 第57-60页 |
第十三节 潮汕侨批业的百年兴衰及其探析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