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豆科植物LATHYROIDES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豆科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第11-18页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和百脉根第12-13页
     ·豆科植物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3-15页
     ·豆科比较基因组学作为豆科模式植物与栽培作物研究的桥梁第15-18页
   ·植物两侧对称花型发育研究进展第18-23页
     ·金鱼草两侧对称花型发育研究第19-21页
     ·豆科两侧对称花型发育研究第21-22页
     ·其他植物两侧对称花型发育研究第22-23页
   ·WOX 家族转录因子在植物发育中的功能第23-29页
     ·WOX 家族转录因子系统进化和结构第24-26页
     ·WOX 家族成员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第26-27页
     ·WOX 家族成员作用机制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9-58页
   ·前言第29-30页
   ·实验材料第30-37页
     ·植物材料第30页
     ·菌株第30页
     ·质粒载体第30页
     ·常用耗材第30-31页
     ·数据分析平台与软件第31页
     ·引物序列第31-37页
   ·实验方法第37-58页
     ·植物材料的种植第37页
     ·豌豆遗传杂交分析第37-38页
     ·百脉根遗传杂交分析:第38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38页
     ·叶片透明观察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第38页
     ·植物核酸提取第38-39页
     ·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第39-43页
     ·主要试剂及母液的配制第43-45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5-46页
     ·分子克隆第46-47页
     ·质粒 DNA 的细菌转化、提取与鉴定第47-48页
     ·RNA 原位杂交第48-52页
     ·蛋白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第52-55页
     ·石蜡切片法第55-57页
     ·半薄切片第57-58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58-95页
   ·豌豆 lath 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分析第58-63页
   ·百脉根 nao1 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分析第63-64页
   ·lath 突变体细胞生物学研究第64-68页
     ·lath 突变体花瓣原基发育研究第64-65页
     ·豌豆野生型及 lath 突变体花瓣表皮细胞研究第65-67页
     ·lath 突变体影响叶片和花瓣的维管束形成第67-68页
   ·基因定位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克隆基因第68-72页
     ·LATH 基因和 NAO1 基因的定位第68-70页
     ·比较基因组方法克隆 LATH/NAO1 基因第70-72页
     ·lath 不同等位突变体的突变方式第72页
   ·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第72-78页
     ·LATH/NAO1 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域分析第72-75页
     ·LATH/NAO1 同源基因克隆及豆科系统进化树分析第75-78页
   ·LATH 基因表达分析第78-81页
     ·RT-PCR 检测 LATH 基因表达第78页
     ·原位杂交检测 LATH 基因时空表达模式第78-81页
   ·LATH 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第81-95页
     ·LATH 与豌豆 PsCYCs 基因的遗传相互作用第81-90页
     ·LATH 与豌豆 LST-like(LSL)基因的相互作用第90-92页
     ·LATH 与豌豆 Symmetrical petals1(SYP1)基因的遗传相互作用第92页
     ·LATH 基因对复叶发育的影响第92-95页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第95-98页
   ·LATH/NAO1 编码豆科植物 WOX1 类转录因子第95-96页
   ·LATH 基因参与器官中侧轴向发育调控第96页
   ·LATH 参与豌豆器官属性决定第96-98页
     ·LATH 参与卷须发育第96页
     ·LATH 参与背部花瓣发育第96-98页
总结与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0页
附录 Ⅰ:序列第110-124页
附录 Ⅱ:补充数据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体生理参数的清醒和睡眠状态的热舒适研究
下一篇:基于移动反应界面电泳的样本富集与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