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猪基因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根据EST的基因分离 | 第12-15页 |
·依据 | 第12-13页 |
·EST及其应用 | 第13页 |
·利用EST发现和克隆新基因 | 第13-15页 |
·猪基因物理定位技术 | 第15-19页 |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 第16页 |
·体细胞杂种细胞系技术 | 第16-18页 |
·体细胞杂种板(SCHP)用于染色体区域定位 | 第16-17页 |
·辐射杂种板(RH)用于染色体精细定位 | 第17-18页 |
·辐射杂种板技术的优点和应用 | 第18-19页 |
·五个拟分离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醛缩酶(ALD)基因家族 | 第19-20页 |
·硒蛋白P(SEPP1)基因 | 第20-21页 |
·膜蛋白(CT120)基因 | 第21-22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34页 |
·材料 | 第23-26页 |
·样品 | 第23-24页 |
·DNA样品 | 第23-24页 |
·组织样品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5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统计软件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34页 |
·猪ALDOA、ALDOB、ALDOC、SEPP1和CT120基因的分离方法 | 第26-30页 |
·猪EST信息的获取和整理 | 第26-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PCR扩增条件 | 第27页 |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27-28页 |
·DNA序列同源性检索鉴定 | 第28-30页 |
·五个基因染色体精细定位-RH法 | 第30-31页 |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PCR扩增分型方法 | 第30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PCR-RFLP方法检测猪CT120和SEPP1基因的多态性和遗传方式 | 第31页 |
·PCR扩增引物 | 第31页 |
·酶切条件 | 第31页 |
·基因分型 | 第31页 |
·CT120和SEPP1基因多态位点遗传方式的检测方法 | 第31页 |
·多态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方法 | 第31页 |
·利用半定量RT-PCR进行SEPP1基因组织表达谱研究的方法 | 第31-34页 |
·总RNA的提取、检测、DNase-Ⅰ处理及纯化 | 第31-32页 |
·RNA的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RT) | 第32-33页 |
·PCR反应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4 结果 | 第34-60页 |
·五个猪基因片段的分离、序列分析与鉴定结果 | 第34-45页 |
·根据猪EST所设计的引物扩增猪基因组的结果 | 第34-35页 |
·猪三个醛缩酶同工酶基因的分离 | 第34页 |
·猪SEPP1基因的分离 | 第34-35页 |
·猪CT120基因的分离 | 第35页 |
·所分离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 | 第35-38页 |
·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检索 | 第38-44页 |
·扩增片段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利用IMpRH进行的染色体精细定位结果 | 第45-48页 |
·猪SEPP1和CT120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遗传方式的检测结果 | 第48-56页 |
·SEPP1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遗传方式 | 第48-53页 |
·SEPP1基因第2内含子突变的发现 | 第48-49页 |
·SEPP1基因的第2内含子的Kpn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49-51页 |
·SEPP1基因的第2内含子的KpnI酶切多态位点的遗传方式 | 第51页 |
·SEPP1基因的第2内含子的Vsp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51-53页 |
·CT120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遗传方式 | 第53-56页 |
·CT120基因第4内含子突变的发现 | 第53-54页 |
·CT120基因第4内含子的Msp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 第54-56页 |
·CT120基因第4内含子的MspI酶切多态位点的遗传方式 | 第56页 |
·猪CT120基因第4内含子MspI-RFLP位点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猪SEPP1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 | 第58-60页 |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结果 | 第58页 |
·猪SEPP1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58-60页 |
5 讨论 | 第60-65页 |
·关于根据EST的基因分离 | 第60页 |
·关于引物的设计问题 | 第60-61页 |
·关于五个分离基因的RH定位 | 第61-62页 |
·关于等位基因频率在猪群间的分布差异问题 | 第62-63页 |
·关于猪CT120基因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初步关联分析 | 第63-64页 |
·关于SEPP1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64-65页 |
6 小结 | 第65-67页 |
·本研究获得的结果 | 第65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5页 |
·由本研究提出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72-73页 |
附录2 主要性状的中英文对照和缩写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题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