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牙鲆鱼苗工厂化生产中白化病的防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1 前言 | 第6-22页 |
·牙鲆鱼 | 第6-7页 |
·分类和形态特征 | 第6页 |
·生活习性及分布 | 第6-7页 |
·白化病的研究进展 | 第7页 |
·牙鲆鱼白化病的形态及类型 | 第7-8页 |
·牙鲆鱼白化病因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国外对牙鲆白化病的研究情况 | 第8-10页 |
·国内对牙鲆白化病的研究情况 | 第10页 |
·牙鲆白化病的诱因 | 第10-18页 |
·饵料营养 | 第11-15页 |
·遗传因素 | 第15页 |
·激素和色素细胞 | 第15-16页 |
·培养基 | 第16-17页 |
·水温 | 第17页 |
·换水率 | 第17-18页 |
·光照 | 第18页 |
·盐度 | 第18页 |
·牙鲆白化病的防治方法及原则 | 第18-21页 |
·强化饵料 | 第18-20页 |
·环境因素的控制 | 第20页 |
·细胞工程学 | 第20-21页 |
·牙鲆鱼的养殖状况及病变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2-33页 |
·营养强化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与基地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牙鲆鱼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形态学观察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脂肪酸和氨基酸的测定 | 第29-32页 |
·小球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29-31页 |
·牙鲆鱼体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卤虫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32页 |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46页 |
·小球藻、轮虫和卤虫密度的监测结果 | 第33-34页 |
·生长率及成活率的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白化率和耐盐力的测定结果 | 第35-37页 |
·牙鲆鱼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37-38页 |
·小球藻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8-40页 |
·鱼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牙鲆鱼体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1-42页 |
·卤虫的营养成分 | 第42-45页 |
·本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育苗新工艺的研究 | 第46页 |
·对轮虫和卤虫营养强化 | 第46-47页 |
·小球藻和鱼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 第47-48页 |
·体色正常牙鲆鱼与白化病鱼体氨基酸的比较 | 第48页 |
·牙鲆鱼白化病的深入研究 | 第48-50页 |
英文摘要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论文声明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