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9页 |
·抗菌剂和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抗菌剂的特征 | 第9-11页 |
·抗菌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 第11-14页 |
·影响抗菌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4页 |
·抗菌剂和抗菌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稀土抗菌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低热固相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固相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固相配位化学 | 第21页 |
·固相反应的监测手段 | 第21-22页 |
·掺杂稀土配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溶胶-凝胶(Sol-Gel)法的研究进展 | 第22页 |
·掺杂稀土配合物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 | 第23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章 水杨酸稀土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和表征 | 第29-37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9页 |
·主要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29-30页 |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样品的组成和一般性质 | 第30-31页 |
·紫外漫反射光谱 | 第31页 |
·外光谱 | 第31-33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3-34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稀土三元混配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和表征 | 第37-4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37-38页 |
·主要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38页 |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样品的组成和一般性质 | 第38页 |
·紫外漫反射光谱 | 第38-40页 |
·外光谱 | 第40-41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1-43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其他监测手段 | 第44页 |
·混配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及固相反应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稀土配合物抗菌实验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 第47-52页 |
·抗菌实验 | 第47-48页 |
·抗菌实验药品及菌种 | 第47页 |
·抗菌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稀土配合物的抗菌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机理以及影响抗菌性能的因素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掺杂稀土配合物的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 | 第52-64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52-53页 |
·测试仪器与方法样品的合成 | 第53页 |
·样品的合成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 第53页 |
·红外光谱 | 第53-5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5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5-57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57页 |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纳米材料的形成过程 | 第57-59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的抗菌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 | 第64-70页 |
·抗菌实验 | 第64页 |
·抗菌实验药品及菌种 | 第64页 |
·抗菌实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64页 |
·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实验结果 | 第64-67页 |
·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及影响抗菌性能的因素探讨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