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 第1-17页 |
1.1 氧化塘的概述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对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 采油废水处理概况 | 第13-15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氧化塘反应动力学的模型 | 第17-21页 |
2.1 Eckenfelder模式 | 第17-19页 |
2.2 Grau模式 | 第19页 |
2.3 McKinney模式 | 第19页 |
2.4 Monod方程 | 第19-20页 |
2.5 化学动力学方程 | 第20-21页 |
3.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3.1 氧化塘的自然情况 | 第21页 |
3.1.1 氧化塘的自然条件 | 第21页 |
3.1.2 氧化塘平面布置图 | 第21页 |
3.2 废水的制备 | 第21-2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3.3.1 实验操作方法 | 第22-23页 |
3.3.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页 |
3.4 实验设备 | 第23-26页 |
3.4.1 模拟静态氧化塘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3.4.2 溶解氧扩散实验设备 | 第24页 |
3.4.3 氧转移系数测定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3.4.4 COD扩散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4.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6-72页 |
4.1 现河模拟氧化塘COD降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6-44页 |
4.1.1 难生化降解系数的确定 | 第26-29页 |
4.1.2 现河1~#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9-32页 |
4.1.3 现河2~#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4.1.4 现河3~#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3-36页 |
4.1.5 现河4~#模拟稳定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4.1.6 现河5~#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4.1.7 现河6~#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9-41页 |
4.1.8 现河7~#曝气模拟氧化塘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1-44页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0页 |
4.2.1 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4.2.2 pH的的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4.2.3 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4.2.4 溶解氧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4.3 溶解氧动力学分析 | 第50-72页 |
4.3.1 溶解氧分子扩散的原理 | 第50-53页 |
4.3.2 溶解氧扩散与转移的研究概况 | 第53-55页 |
4.3.3 大气复氧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65页 |
4.3.4 曝气氧转移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5-69页 |
4.3.5 大气复氧与曝气氧转移的比较分析 | 第69-70页 |
4.3.6 COD稳态扩散实验结果讨论 | 第70-72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页 |
5.2 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声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