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报应主义刑罚目的观
| 引言 | 第1页 |
| 一、 报应主义源流与评价 | 第6-9页 |
| (一) 神意报应主义 | 第6-7页 |
| (二) 道义报应主义 | 第7-8页 |
| (三) 法律报应主义 | 第8-9页 |
| 二、 报应主义之现代意蕴 | 第9-17页 |
| (一) 报应与报复(复仇):为报应正名 | 第9-11页 |
| (二) 意志自由--报应主义之立论前提 | 第11-12页 |
| (三) 道义责任--报应主义之归责基础 | 第12-13页 |
| (四) 罪刑均衡--报应主义之精髓 | 第13-14页 |
| (五) 正义、人权、秩序--报应主义之价值 | 第14-17页 |
| 三、 报应主义与预防主义的调和 | 第17-25页 |
| (一) 报应刑之不足 | 第17-20页 |
| 1. 不足之一:自由意志预设 | 第17-18页 |
| 2. 不足之二:效率观念缺失 | 第18-20页 |
| 3. 不足之三:刑罚配置呆板 | 第20页 |
| (二) 报应主义与预防主义之协调 | 第20-25页 |
| 1. 报应主义与预防主义统一之基础 | 第21-23页 |
| 2. 报应与功利如何统一 | 第23-25页 |
| 四、 报应主义与刑事政策 | 第25-42页 |
| (一) 报应主义与死刑政策 | 第25-30页 |
| 1、 从报应的角度看死刑的合理性 | 第26-28页 |
| 2、 死刑的分配标准 | 第28-29页 |
| 3、 死刑的分配范围 | 第29-30页 |
| (二) 报应主义与刑罚个别化政策 | 第30-36页 |
| 1、 刑罚个别化的基本含义 | 第30-31页 |
| 2、 刑罚个别化理论的成就与缺陷 | 第31-33页 |
| 3、 刑罚个别化与罪刑均衡 | 第33-36页 |
| (三) 报应主义与“严打” | 第36-42页 |
| 1. 从报应的角度如何看待”严打” | 第36-39页 |
| 2. 报应与”严打”中的”从重”、”从快”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