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9-23页 |
1 黄瓜花叶病毒(CMV)及其引起的病害 | 第9-12页 |
·CMV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第9-10页 |
·CMV对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 第10页 |
·植物病毒病防治策略 | 第10-12页 |
2 基因工程技术及外源基因的表达 | 第12-17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外源基因表达体系 | 第12-15页 |
·胞内直接表达重组蛋白 | 第13-14页 |
·重组蛋白分泌到周质 | 第14页 |
·重组蛋白分泌到胞外培养基中 | 第14-15页 |
·pET表达系统 | 第15-17页 |
·非融合表达系统 | 第16页 |
·融合表达系统 | 第16页 |
·分泌表达系统 | 第16-17页 |
3 血清学及其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免疫学及血清学的发展 | 第17-18页 |
·血清学原理与应用 | 第18-19页 |
·血清学的方法 | 第19-20页 |
·血清学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第一部分 重组载体pET-22b-CP的构建与表达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质粒与菌种 | 第23页 |
·试剂 | 第23页 |
2 细菌表达载体pET-22b-CP的构建 | 第23-29页 |
·引物设计 | 第23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23-24页 |
·PCR产物酶切回收 | 第24-25页 |
·pET-22b(+)酶切及大片段回收 | 第25页 |
·连接反应 | 第2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5-26页 |
·感受态细胞(E.coli DH5α)的制备 | 第25-26页 |
·转化 | 第26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6-28页 |
·重组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 第26-27页 |
·酶切鉴定 | 第27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27-28页 |
·重组质粒DNA的大量制备及纯化 | 第28-29页 |
3 CMV-CP基因的表达及含量测定 | 第29-32页 |
·pET-22b-CP转化表达宿主菌 | 第29页 |
·CMV-CP基因的表达 | 第29页 |
·SDS-PAGE电泳 | 第29-30页 |
·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30页 |
·表达产物特异性鉴定 | 第30-31页 |
·SDS-PAGE定量分析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抗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 第32-36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抗原的制备 | 第32页 |
·免疫程序 | 第32-33页 |
·血液处理及保存 | 第33页 |
·抗血清效价测定 | 第33-34页 |
·抗血清特异性测定 | 第34页 |
·检测抗原灵敏度 | 第34-36页 |
·检测表达产物灵敏度 | 第34-35页 |
·检测病毒灵敏度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第一部分 表达载体pET-22b-CP的构建与表达 | 第36-41页 |
1 重组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6页 |
2 重组表达载体序列分析 | 第36-38页 |
3 基因表达结果及产物分析鉴定 | 第38-41页 |
·诱导时间与表达量的关系 | 第38-39页 |
·表达产物特异性鉴定 | 第39-40页 |
·表达量测定 | 第40-41页 |
·光密度扫描分析 | 第40页 |
·SDS-PAGE定量分析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抗血清制备及鉴定 | 第41-45页 |
1 抗血清制备 | 第41页 |
2 抗血清效价测定 | 第41-42页 |
3 抗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42-43页 |
4 抗原灵敏度的测定 | 第43-45页 |
·检测表达产物灵敏度 | 第43-44页 |
·检测病毒灵敏度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1 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表达载体及调控元件 | 第46-47页 |
·基因序列 | 第47-48页 |
·宿主菌 | 第48页 |
·培养条件 | 第48-49页 |
2 影响抗血清制备效果的因素 | 第49-50页 |
·抗原纯度及免疫剂量 | 第49页 |
·免疫途径 | 第49页 |
·佐剂 | 第49-50页 |
3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