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语说明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1 绪论 | 第13-27页 |
| ·β-榄香烯概述 | 第13-14页 |
| ·合成生物学 | 第14-17页 |
| ·合成生物学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合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 第15-16页 |
| ·合成生物学应用前景 | 第16页 |
| ·合成生物学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16-17页 |
| ·萜类化合物微生物生物合成 | 第17-22页 |
| ·萜类化合物及微生物萜类合成 | 第17-19页 |
| ·微生物萜类生物合成研究实例 | 第19-22页 |
| ·微生物生物合成展望 | 第22页 |
| ·定向进化技术 | 第22-25页 |
| ·定向进化技术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定向进化技术应用展望 | 第24-2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页 |
| ·本论文研究的实验技术流程图 | 第25-27页 |
| 2 莪术cDNA文库的构建及IPP异构酶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和GAS基因的克隆 | 第27-40页 |
| ·实验材料、菌株及质粒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 ·培养基、缓冲液与引物信息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 ·cDNA文库构建及随机测序 | 第30-34页 |
| ·IPP异构酶编码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 ·cDNA文库构建及随机测序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 ·cDNA克隆IPP异构酶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 3 GAS基因表达研究 | 第40-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试剂及仪器信息 | 第41-42页 |
| ·培养基、缓冲液及配制 | 第42页 |
| ·引物信息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50页 |
| ·基因查找与获得 | 第43-46页 |
| ·基因表达及产物测定 | 第46-48页 |
| ·蓝细菌来源的GAS编码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 | 第48-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 ·蓝细菌GAS基因克隆表达结果与讨论 | 第50页 |
| ·莴笋LTC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 ·气相色谱—质谱产物检测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 ·蓝细菌来源的GAS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表达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 4 大肠杆菌中异源MVA途径构建、功能验证及GAS共表达研究 | 第55-74页 |
|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56页 |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 ·引物信息 | 第56-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64页 |
| ·异源MVA途径构建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57-59页 |
| ·异源MVA途径的构建 | 第59-62页 |
| ·异源MVA途径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验证 | 第62-63页 |
| ·β-榄香烯前体吉马烯A合成条件优化 | 第63-6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 ·MVA途径相关基因克隆结果 | 第64页 |
| ·MVA途径构建结果讨论 | 第64-67页 |
| ·外源MVA途径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验证 | 第67-68页 |
| ·β-榄香烯前体吉马烯A合成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5 GAS可溶性表达定向进化策略及P450基因与GAS共表达研究 | 第74-81页 |
| ·实验试剂 | 第74页 |
| ·实验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74-75页 |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 ·基于LacZa融合报告系统的GAS定向进化 | 第75-76页 |
| ·P450和GAS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研究 | 第7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 ·分子定向进化筛选可溶性GAS基因结果讨论 | 第76-79页 |
| ·p450与GAS基因共表达初步探索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79-8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 附录: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