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强制拍卖制度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强制拍卖的立法体例 | 第10页 |
·强制拍卖的性质界定 | 第10-11页 |
·强制拍卖的实施主体 | 第11-12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强制拍卖的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强制拍卖的界定 | 第13-14页 |
·强制拍卖的内涵 | 第13页 |
·强制拍卖的特点 | 第13-14页 |
·强制拍卖的性质 | 第14-18页 |
·私法说 | 第15-16页 |
·公法说 | 第16-17页 |
·折衷说 | 第17页 |
·本文观点 | 第17-18页 |
·强制拍卖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拍卖优先原则 | 第18-19页 |
·及时拍卖原则 | 第19-20页 |
·禁止无保留价原则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强制拍卖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30页 |
·强制拍卖启动阶段的规制 | 第21-24页 |
·强制拍卖的法律规定 | 第21-22页 |
·强制拍卖的财产范围 | 第22-23页 |
·强制拍卖的前提条件 | 第23-24页 |
·强制拍卖准备阶段的规制 | 第24-27页 |
·拍卖标的物的评估 | 第24页 |
·拍卖保留价的确定 | 第24-25页 |
·拍卖期日的指定 | 第25-26页 |
·拍卖公告的发布 | 第26-27页 |
·强制拍卖实施阶段的规制 | 第27-29页 |
·实施主体的确定 | 第27-28页 |
·最高成交价的确认 | 第28页 |
·流拍的处理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强制拍卖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当事人处分权欠缺 | 第30-31页 |
·拍卖物价格的选择权欠缺 | 第30-31页 |
·流拍后的处理决定权欠缺 | 第31页 |
·强制拍卖程序不规范 | 第31-34页 |
·不动产强制拍卖的规制不合理 | 第31-33页 |
·强制拍卖方式的实施单一化 | 第33页 |
·缺乏拍卖无实体根据财产的规定 | 第33-34页 |
·强制拍卖救济制度不健全 | 第34-36页 |
·程序性的救济制度不完善 | 第35页 |
·实体性的救济制度不完备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我国强制拍卖制度的完善 | 第37-47页 |
·加强当事人处分权 | 第37-40页 |
·构建当事人竞价执行模式 | 第37-39页 |
·赋予当事人协商选择权 | 第39-40页 |
·规范强制拍卖的程序 | 第40-43页 |
·设立不动产强制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引入密封式拍卖方式 | 第41-42页 |
·建立公示催告除权制度 | 第42-43页 |
·健全强制拍卖救济制度 | 第43-46页 |
·程序性救济——执行异议 | 第44页 |
·实体性救济——异议之诉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