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4页 |
1 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13-15页 |
·热导式热量计的单参数理论方程 | 第15页 |
·热导式热量计的双参数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热弛豫法 | 第16页 |
2 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研究 | 第16-18页 |
3 过氧化物酶及其模型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35页 |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及其催化活性机理 | 第18-21页 |
·天然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过氧化物酶模型物的研究 | 第27-35页 |
4 本文研究工作的思想背景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法--自函数回归法及其在热动力学上的应用:简单级数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 第44-58页 |
1 理论与方法 | 第44-51页 |
·自函数递推方程 | 第44-46页 |
·自函数回归法在热动力学上的应用 | 第46-51页 |
2 实验 | 第51页 |
·反应体系 | 第51页 |
·反应试剂 | 第51页 |
·热谱曲线的测定 | 第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理论与方法的验证 | 第51-56页 |
·自函数回归法的特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三章 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 第58-64页 |
1 理论和方法 | 第58-60页 |
·连续一级反应的热谱曲线的解析方程 | 第58-59页 |
·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自函数递推方程 | 第59-60页 |
·计算方法 | 第60页 |
2 实验 | 第60-61页 |
·反应体系 | 第60页 |
·试剂 | 第60-61页 |
·热谱曲线的测定 | 第6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可逆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及其应用 | 第64-79页 |
1 引言 | 第64页 |
2 理论和方法 | 第64-67页 |
·可逆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 第64-67页 |
3 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67-71页 |
·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动力学模型1--cheme 1 | 第67-68页 |
·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动力学模型2--细致反应 | 第68-71页 |
·抗坏血酸氧化反应的摩尔焓变Δ_rH_m的计算 | 第71页 |
4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试剂 | 第71页 |
·热谱曲线的测量 | 第71页 |
·UV光谱的动力学测量 | 第71-72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72-77页 |
·H_2O_2与抗坏血酸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 第72页 |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72-73页 |
·H_2O_2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摩尔焓变Δ_rH_m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第五章 较快一级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热弛豫法 | 第79-89页 |
1 理论和方法 | 第79-83页 |
·非稳态传热的热导式热量计的经验动态模型 | 第79-82页 |
·热弛豫法 | 第82-83页 |
2 实验 | 第83页 |
·反应体系和试剂 | 第83页 |
·仪器 | 第8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3-88页 |
·理论与方法的验证 | 第83-87页 |
·关于热弛豫现象和热弛豫法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第六章 CTAB对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反应的动力学影响 | 第89-96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实验 | 第89-90页 |
·试剂 | 第89-90页 |
·CMC的测定 | 第90页 |
·热谱曲线的测定 | 第9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90-94页 |
3 结论 | 第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七章 金属胶束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H_2O_2氧化对苯二酚的研究 | 第96-110页 |
1 实验 | 第96-97页 |
·试剂 | 第96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 | 第96-97页 |
2 动力学方法 | 第97-9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8页 |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催化H_2O_2氧化对苯二酚的反应 | 第98-99页 |
·CTAB及其胶束催化H_2O_2氧化对苯二酚的反应 | 第99-102页 |
·金属胶束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H_2O_2氧化对苯二酚的反应 | 第102-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第八章 Schiff碱Cu(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物质的研究 | 第110-128页 |
1 引言 | 第110-11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11-114页 |
·试剂 | 第111-112页 |
·催化剂的合成 | 第112页 |
·仪器和方法 | 第112-11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5页 |
·金属配合物催化H_2O_2氧化苯酚的反应 | 第114页 |
·Cu-Baen配合物催化H_2O_2氧化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对苯醌的反应 | 第114-120页 |
·助催化剂咪唑和吡啶对H_2O_2氧化苯酚反应的影响 | 第120-124页 |
·过氧化氢的分解(降解) | 第124-125页 |
4 结论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第九章 金属胶束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苯酚的氧化偶合反应 | 第128-138页 |
1 实验 | 第129-130页 |
·试剂 | 第129页 |
·仪器和方法 | 第129-13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36页 |
·金属胶束催化苯酚降解的反应动力学 | 第130-131页 |
·反应产物分析 | 第131-134页 |
·偶合机理的探讨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索引 | 第13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