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

0 绪论第1-24页
   ·选题意义第13页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观点述评第13-19页
     ·我国货币政策回顾第13-17页
     ·观点述评第17-19页
   ·研究主旨、方法和手段第19-20页
     ·研究主旨第19页
     ·研究、论证方法第19-20页
   ·论文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第20-24页
1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与模型第24-49页
   ·货币渠道的传导机制及其存在的前提第24-26页
     ·纯粹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第24-25页
     ·广义的利率传导机制第25-26页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产出的影响(与货币渠道比较)第26-29页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产出影响理论分析第26-28页
     ·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发挥作用的条件第28-29页
   ·信用传导机制主要内容与模型分析第29-39页
     ·信贷渠道第29-32页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业的均衡分析第29-31页
       ·均衡条件下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第31-32页
     ·资产负债表路径第32-39页
       ·货币政策的“公司资产负债表渠道”第32-36页
       ·货币政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第36-38页
       ·货币政策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渠道”第38-39页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的条件分析第39-44页
     ·银行信贷渠道存在的必然性第39-40页
     ·中央银行能否影响贷款供给第40-44页
       ·贷款与其它金融资产的替代性第40-41页
       ·贷款供给的意愿和能力第41-42页
       ·贷款需求的意愿和能力第42-43页
       ·法定风险资本比例要求第43页
       ·价格水平第43-44页
   ·企业、银行和居民的一般均衡模型第44-49页
     ·企业优化行为第44-46页
     ·银行业均衡的模型分析第46页
     ·最优跨期消费模型第46-47页
     ·信用传导机制第47-49页
2 消费行为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49-68页
   ·跨时期消费选择与信用--跨时期选择理论、消费生命周期理论的注释第49-51页
   ·一般均衡条件下的跨期消费选择和内需不足第51-55页
   ·影响消费的诸因素与货币政策效果第55-63页
     ·从不同性质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第55-57页
     ·消费与收入的二元结构特征日益明显第57-58页
     ·农民收入低下,负担重第58-59页
     ·居民消费结构的低级化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第59-60页
     ·消费的经济环境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第60页
     ·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第60页
     ·利率第60-62页
     ·一般价格水平预期--预期通货紧缩抑制消费第62-63页
   ·从信贷消费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弱化第63-68页
     ·消费行为特征的描述第63-64页
     ·不同消费行为特征下的消费信贷分析--消费信贷需求不足陷阱第64-66页
     ·消费信贷的银行角度考察:供给不足陷阱第66-68页
3 企业行为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第68-86页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抑制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第68-76页
     ·货币需求与企业高负债第68-70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第68-69页
       ·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企业负债和货币政策第69-70页
     ·我国的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无(弱)效性第70-72页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与货币供给第70-71页
       ·我国的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第71-72页
     ·信贷倒逼的企业动机说明第72-74页
     ·倒逼机制的银行动机分析第74-76页
   ·投资竞争博弈第76-79页
   ·生产中的信贷需求--企业“惜借”的优化行为分析第79-83页
   ·商业周期各阶段与信用渠道传导效率第83-86页
4 银行业属性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第86-122页
   ·附加流动性风险的不完全竞争模型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机制弱化第86-87页
   ·利率管制下银行贷款风险约束与信用渠道机制第87-92页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供求模式第87-88页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决定第88-89页
     ·中央银行的降息政策与信用渠道传导机制第89页
     ·贷款风险厌恶状况对银行存贷款差额及信用机制的影响第89-92页
   ·存款成本约束对存贷差额及信用传导机制的影响第92-95页
   ·信用传导机制弱化的超边际分析第95-97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分工结构与信用渠道传导第97-102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97-99页
       ·国有商业银行纵向组织结构的弊病第97-98页
       ·国有商业银行横向组织结构第98-99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分工组织与信贷机制弱化第99-102页
       ·决策成本、信贷市场分工与信贷传导机制弱化第99-100页
       ·大银行的最优贷款决策与信用渠道障碍模型第100-102页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信用传导机制第102-111页
     ·银行业均衡、市场结构与信用机制第102-104页
     ·信贷非均衡分析:局部信用膨胀第104-111页
       ·博弈分析:竞争条件下银行业信贷规模第104-107页
       ·垄断竞争条件下,银行业的信贷额度第107-109页
       ·局部信用膨胀的另一视角: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依赖第109-111页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111-117页
     ·信用传导机制的“结构”问题第111-112页
     ·LM曲线的斜率第112-115页
     ·国债发行对银行信贷的挤出效应第115-117页
   ·疏通信用传导机制的政策与改革第117-122页
5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22-149页
   ·逆向选择与银行信贷配给第122-127页
     ·银行贷款的预期收益并不是名义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第123-124页
       ·预期收益、信贷风险与向后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第123页
       ·均衡信贷配给的决定第123-124页
     ·逆向选择导致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第124-126页
     ·逆向选择导致信贷市场崩溃第126-127页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27-129页
   ·信贷市场上的监控成本与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29-132页
   ·信贷配给及其有效性(存在一种要素k)第132-134页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134-138页
     ·信息对称;银行风险中性第134-135页
     ·信息对称,银行风险厌恶第135-136页
     ·信息不对称;银行风险中性第136-137页
     ·信息不对称;银行风险厌恶第137-138页
   ·银行信贷扩张障碍的博弈分析第138-144页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第138-139页
       ·银行与经营状况低劣/财务状况差的借款人之间的博弈第138-139页
       ·银行与非国有经济单位的博弈第139页
     ·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第139-142页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第142-144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影响第144-149页
     ·前提假定第144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渠道的影响第144-147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第147-149页
6 通货紧缩与信用传导机制第149-159页
   ·通货紧缩与信用渠道弱化的内生循环第149-152页
   ·通货紧缩、银行与信用渠道第152-157页
     ·银行的资产负债分析第152-155页
     ·银行信用中介成本分析第155-156页
     ·一般均衡条件下,通货紧缩导致信贷供给不足第156-157页
   ·通货紧缩对借款人的影响第157-159页
7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第159-190页
   ·加入WTO对我国货币政策及其信用传导的影响第159-166页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第159-160页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影响第160-161页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第161-162页
   1 、 再贷款政策的调控功能下降第161页
   2 、 利率管制的效率减弱,负面效应日益凸现第161页
   3 、 公开市场业务的功能将日益得以发挥,成为更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第161页
   4 、 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渠道的影响减弱第161-162页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的影响第162-166页
       ·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市场媒介范围进一步扩大第162页
       ·货币政策传导的“原始效应”和“次级效应”增强第162-164页
       ·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汇率效应更加明显第164-166页
   ·利率、汇率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第166-176页
     ·利率管制、浮动汇率、信贷配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果第166-171页
       ·前提分析第166-167页
       ·浮动汇率、无信贷配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第167-169页
       ·浮动汇率、存在信贷配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第169页
       ·(贸易)外汇市场失衡时,信贷配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第169-171页
     ·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及其效果:以扩张政策为例第171-174页
       ·资本市场完全管制时的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71-172页
       ·资本市场不完全管制时的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72-173页
       ·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时的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73-174页
     ·引进外资中的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74-176页
   ·货币替代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76-190页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与政策的选择第176-182页
       ·货币替代的含义第176-177页
       ·资产选择的货币替代现象对一国汇率的影响:静态的角度第177-178页
       ·浮动汇率制和弹性价格水平下,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动态的角度第178-179页
       ·浮动汇率、粘性价格条件下,货币替代的汇率“钝滞”效应第179-180页
       ·货币替代的政策含义第180-182页
     ·我国的货币替代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第182-190页
       ·货币替代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第182-184页
       ·我国货币替代现状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选择第184-190页
8 可持续增长与货币政策--关于货币政策的公正与效率的注释第190-206页
   ·我国宏观政策效果弱化的公正与道德层面的根源第190-195页
     ·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公正与道德及其缺陷第190-192页
       ·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公正与道德第190-191页
       ·市场经济本身公正与道德的缺陷第191-192页
     ·市场主体和政府的失德与不公正:我国宏观经济政效果弱化的根源第192-195页
       ·市场主体:作为政策受体或政策传导媒介的道德与公正第192页
       ·政府:政策授体行为的公正与道德问题第192-195页
   ·内生环境资本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及其效果第195-206页
     ·实际信贷资本、开放度、环境质量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的简单分析第195-197页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出和福利的影响:静态分析第197-198页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对绿色总产出和福利的影响:动态分析第198-200页
     ·内生生态资本前后宏观金融政策效果的比较静态分析第200-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EGF反义核酸对胰腺癌增殖及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大鼠β-防御素-2基因在呼吸道的表达调控及转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