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苹果再植病害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镰刀菌的分类与鉴定 | 第11-15页 |
|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生化因子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 ·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0-22页 |
| ·方法 | 第22-30页 |
| ·供试镰刀菌的鉴定 | 第22-24页 |
| ·供试镰刀菌对幼苗致病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 ·镰刀菌对海棠种子胚根致病力的测定 | 第25页 |
| ·几种镰刀菌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28页 |
| ·镰刀菌中果胶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分析 | 第28-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 ·供试镰刀菌的鉴定 | 第30-36页 |
| ·供试镰刀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30-33页 |
| ·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 第30-31页 |
| ·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 | 第31-32页 |
| ·茄腐镰刀菌(F. solani) | 第32页 |
| ·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 | 第32-33页 |
| ·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 | 第33页 |
| ·镰刀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3-36页 |
| ·供试镰刀菌ITS 片段和TEF-1α的PCR 扩增 | 第33页 |
| ·ITS 和TEF 序列比对及分析 | 第33-36页 |
| ·供试镰刀菌对海棠幼苗的致病力 | 第36页 |
| ·供试镰刀菌对海棠胚根的致病力 | 第36-38页 |
| ·胚根的接种和病原菌的重分离 | 第36-37页 |
| ·供试镰刀菌对胚根致病力的测定 | 第37-38页 |
| ·不同致病力菌株几种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页 |
| ·PG 酶和PMG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39页 |
| ·PGTE 和PMTE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9页 |
| ·镰刀菌中果胶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 第39-45页 |
| ·不同属真菌果胶酶氨基酸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39-40页 |
| ·简并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 第40-41页 |
| ·PCR 程序的优化 | 第41-42页 |
| ·供试菌株的PCR 扩增 | 第42页 |
| ·PCR 结果序列分析 | 第42-45页 |
| 4 讨论 | 第45-48页 |
| ·致病镰刀菌种类的鉴定 | 第45页 |
| ·镰刀菌对海棠幼苗和胚根的致病力分析 | 第45-46页 |
| ·镰刀菌胞壁降解酶与致病力的关系 | 第46页 |
| ·CODEHOP 程序化设计简并引物对果胶酶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 | 第46-48页 |
| 5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附录 | 第56-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