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1 甘草酸的医药作用 | 第11-12页 |
| 1.2.2 甘草酸的提取及作用 | 第12页 |
|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2-13页 |
| 1.4 课题的提出的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 2 甘草酸的超声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 2.1 甘草与甘草酸 | 第15-16页 |
| 2.2 甘草酸的药理药效 | 第16-18页 |
| 2.2.1 甘草酸对口腔溃疡和病毒感染的影响 | 第16页 |
| 2.2.2 甘草酸的类皮质激素作用 | 第16页 |
| 2.2.3 甘草酸的抗炎症效果 | 第16-17页 |
| 2.2.4 甘草酸对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影响 | 第17页 |
| 2.2.5 甘草酸的代谢 | 第17-18页 |
| 2.3 甘草酸与龋齿及口腔微生物的关系 | 第18页 |
| 2.4 超声提取天然植物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 2.4.1 超声波的热效应 | 第19页 |
| 2.4.2 超声波的机械效应 | 第19页 |
| 2.4.3 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 第19页 |
| 2.4.4 超声波的物理化学作用 | 第19页 |
| 2.4.5 影响超声波萃取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因素 | 第19-21页 |
| 3 甘草酸的超声提取及纯化 | 第21-34页 |
| 3.1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21页 |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页 |
| 3.1.2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 3.2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 | 第21页 |
|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1-22页 |
| 3.4 甘草的热提取实验研究 | 第22-23页 |
| 3.5 超声波条件下不同参数时甘草酸提取率的测定 | 第23-31页 |
| 3.5.1 溶剂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3.5.2 浸泡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5.3 时间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5.4 粒度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3.5.5 溶剂浓度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5.6 频率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5.7 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确定 | 第30-31页 |
| 3.6 甘草酸的纯化 | 第31-32页 |
| 3.7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2-34页 |
| 4 甘草酸的抑菌作用研究 | 第34-43页 |
| 4.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 4.1.1 试剂与原料 | 第34页 |
| 4.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4-35页 |
| 4.2 乳酸杆菌与变形链球菌的培养、分离、保藏 | 第35-37页 |
| 4.2.1 乳酸杆菌与变形链球菌的培养基与鉴别性培养基的设计 | 第35-36页 |
| 4.2.2 乳酸杆菌与变形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 第36页 |
| 4.2.3 保藏 | 第36页 |
| 4.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 4.3 研究方法与内容及结果 | 第37-43页 |
| 4.3.1 不同浓度甘草酸对乳杆菌抑制作用(平板抑制圈法) | 第37-38页 |
| 4.3.2 甘草酸对乳杆菌不同时间抑制作用(平板抑制圈法) | 第38页 |
| 4.3.3 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甘草酸对乳酸杆菌抑制作用(比浊度法) | 第38-40页 |
| 4.3.4 不同浓度甘草酸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平板抑制圈法) | 第40-41页 |
| 4.3.5 甘草酸对变形链球菌不同时间抑制作用(平板抑制圈法) | 第41页 |
| 4.3.6 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甘草酸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比浊度法) | 第41-43页 |
| 5 本课题的结论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43-46页 |
| 5.1 主要结论与特点 | 第43-45页 |
| 5.1.1 不同条件下超声波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43页 |
| 5.1.2 乳酸杆菌与变形链球菌的分离与保藏研究结果 | 第43-44页 |
| 5.1.3 甘草酸对乳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4页 |
| 5.1.4 甘草酸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结果 | 第44-45页 |
| 5.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 第45-46页 |
| 5.2.1 最优化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45页 |
| 5.2.2 纯化 | 第45页 |
| 5.2.3 工程放大 | 第45页 |
| 5.2.4 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 | 第45页 |
| 5.2.5 机理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比色浊和比浊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