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125车架结构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开展本课题的背景 | 第8-9页 |
| 1.2 课题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现状与趋势综述 | 第10-11页 |
|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技术路线、难点和重点 | 第11-12页 |
| 2 结构分析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 2.1 有限元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2-13页 |
| 2.2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3-16页 |
| 2.2.1 概述 | 第13页 |
| 2.2.2 有限元动力学分析 | 第13-16页 |
| 3 车架模态分析 | 第16-43页 |
| 3.1 ANSYS模态分析概述 | 第16-19页 |
| 3.2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 3.3 车架模态分析 | 第20-24页 |
| 3.3.1 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20-24页 |
| 3.3.2 车架动态特性结果分析 | 第24页 |
| 3.4 方案一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24-29页 |
| 3.4.1 方案一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24-29页 |
| 3.4.2 方案一车架动态特性结果分析 | 第29页 |
| 3.5 方案二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29-36页 |
| 3.5.1 方案二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29-35页 |
| 3.5.2 方案二车架动态特性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3.6 方案三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36-42页 |
| 3.6.1 方案三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 | 第36-41页 |
| 3.6.2 方案三车架动态特性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 3.7 小结 | 第42-43页 |
| 4 车架谐响应分析 | 第43-62页 |
| 4.1 ANSYS谐响应分析概述 | 第43页 |
| 4.2 原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43-50页 |
| 4.2.1 谐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4.2.2 原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44-50页 |
| 4.3 方案二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50-56页 |
| 4.3.1 谐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 4.3.2 方案二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50-56页 |
| 4.4 方案三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56-61页 |
| 4.4.1 谐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 4.4.2 方案三车架的谐响应分析 | 第56-61页 |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 5 静力学分析 | 第62-66页 |
| 5.1 车架静力学分析的相应处理 | 第62-63页 |
| 5.1.1 模型的建立 | 第62页 |
| 5.1.2 发动机的处理 | 第62页 |
| 5.1.3 减震器的处理 | 第62页 |
| 5.1.4 施加载荷 | 第62-63页 |
| 5.2 原车架静力学分析 | 第63-64页 |
| 5.3 方案二车架的静力学分析 | 第64-65页 |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 | 第66-68页 |
| 7 致谢 | 第68-69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