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特种焊接论文--其他特种焊接论文

激光深溶焊接小孔效应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符号表第8-19页
第一章 概述第19-40页
 1.1 引言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3页
  1.2.1 小孔效应的试验研究第20-22页
  1.2.2 小孔效应的模拟研究第22-33页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4页
 1.4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第二章 激光深熔焊接小孔效应的试验研究第40-54页
 2.1 前言第40页
 2.2 聚焦光斑尺寸及能量分布的测量第40-44页
  2.2.1 测量装置及测量原理第40-42页
  2.2.2 测量结果第42-44页
 2.3 小孔形状的试验观测第44-52页
  2.3.1 实验装置第44-45页
  2.3.2 观测结果及讨论第45-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三章 小孔孔壁的反射吸收第54-92页
 3.1 前言第54页
 3.2 孔壁的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理论计算第54-58页
 3.3 材料表面反射率的试验测量第58-59页
 3.4 由于小孔孔壁的多次反射而引起的激光能量在小孔孔壁上的分布第59-91页
  3.4.1 聚焦高斯光束在圆柱形小孔内的反射吸收第59-64页
  3.4.2 聚焦高斯光束在圆锥形小孔内的反射收第64-70页
  3.4.3 聚焦高斯光束在实际小孔内的反射吸收第70-91页
 3.5 本章小结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1-92页
第四章 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第92-125页
 4.1 前言第92-93页
 4.2 基本假设第93页
 4.3 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第93-122页
  4.3.1 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系数的计算第93-96页
  4.3.2 由于等离子体的反韧致辐射吸收而引起的激光能量在小孔孔壁上的分布第96-122页
   4.3.2.1 聚焦高斯光束在圆柱形小孔内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第96-106页
   4.3.2.2 聚焦高斯光束在圆锥形小孔内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第106-118页
   4.3.2.3 聚焦高斯光束在实际小孔内的反韧致辐射吸收第118-122页
 4.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第五章 激光深熔焊接小孔效应的模拟第125-156页
 5.1 前言第125-126页
 5.2 热传导模型第126-132页
  5.2.1 热传导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26-127页
  5.2.2 热传导模型的控制方程第127-128页
  5.2.3 热传导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28页
  5.2.4 热传导模型的有限差分方程的建立第128-131页
   5.2.4.1 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第128页
   5.2.4.2 有限差分方程的建立第128-131页
  5.2.5 热传导模型的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第131-132页
 5.3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第132-142页
  5.3.1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32-133页
  5.3.2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的控制方程第133-136页
  5.3.3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36-137页
  5.3.4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控制方程的离散化第137-142页
   5.3.4.1 计算区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第137-138页
   5.3.4.2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第138-141页
   5.3.4.3 载荷的施加第141-142页
   5.3.4.4 固/液分界线的确定第142页
  5.3.5 熔池对流流动模型的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第142页
 5.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142-151页
 5.5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56-159页
附录Ⅰ第159-163页
附录Ⅱ第163-16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信标荧光探针用于遗传物质的超灵敏检测及超微型DNA、pH传感器的研究
下一篇:核酸、蛋白质物化过程和聚合物性质压电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