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SAR技术发展动态 | 第10-13页 |
1.2 SAR并行处理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SAR成像原理及成像算法 | 第17-37页 |
2.1 SAR高分辨率机理 | 第17-24页 |
2.1.1 SAR的距离向高分辨率机理 | 第17-19页 |
2.1.2 SAR的方位向高分辨率机理 | 第19-24页 |
2.2 SAR的回波理论模型 | 第24-26页 |
2.3 SAR原始数据模拟 | 第26-31页 |
2.3.1 点目标原始数据模拟 | 第27-29页 |
2.3.2 真实场景原始数据模拟 | 第29-31页 |
2.4 SAR成像处理算法 | 第31-37页 |
2.4.1 距离/多普勒(R/D)算法 | 第32-34页 |
2.4.2 二次距离压缩(SRC)算法 | 第34页 |
2.4.3 Chirp Scaling(CS)算法 | 第34-37页 |
第三章 SAR并行处理环境 | 第37-54页 |
3.1 并行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 第37-41页 |
3.2 并行算法的设计 | 第41-44页 |
3.2.1 SAR并行计算模型 | 第41-43页 |
3.2.2 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方法 | 第43页 |
3.2.3 并行算法的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3.3 并行编程环境 | 第44-46页 |
3.4 并行计算性能指标测评 | 第46-50页 |
3.4.1 加速比性能定律 | 第46-48页 |
3.4.2 SAR并行成像算法的性能指标 | 第48-50页 |
3.5 曙光系列并行计算机简介 | 第50-54页 |
3.5.1 曙光2000简介 | 第50-52页 |
3.5.2 曙光3000简介 | 第52-54页 |
第四章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54-64页 |
4.1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划分方式 | 第54-56页 |
4.1.1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的功能分解方式 | 第54-55页 |
4.1.2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的域分解方式 | 第55-56页 |
4.2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结构 | 第56-60页 |
4.2.1 基于SRC算法的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56-57页 |
4.2.2 基于CS算法的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57-60页 |
4.3 数据转置并行算法及同步问题的考虑 | 第60-64页 |
4.3.1 数据转置并行算法 | 第60-63页 |
4.3.2 同步考虑 | 第63-64页 |
第五章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64-75页 |
5.1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划分方式 | 第64-66页 |
5.1.1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的功能分解方式 | 第64-65页 |
5.1.2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的域分解方式 | 第65-66页 |
5.2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结构 | 第66-67页 |
5.2.1 基于SRC算法的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66-67页 |
5.2.2 基于CS算法由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 | 第67页 |
5.3 异步的计算模式 | 第67-73页 |
5.4 SAR中粒度与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的比较 | 第73-75页 |
第六章 SAR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并行机上的实验结果 | 第75-89页 |
6.1 SAR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2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75-81页 |
6.1.1 XSAR系统参数 | 第75页 |
6.1.2 曙光2000测试平台软硬件环境 | 第75-77页 |
6.1.3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2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6.1.4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2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79-81页 |
6.2 SAR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3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81-89页 |
6.2.1 LSAR模拟回波数据参数 | 第82页 |
6.2.2 曙光3000测试平台软硬件环境 | 第82-83页 |
6.2.3 SAR中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3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83-86页 |
6.2.4 SAR粗粒度并行成像算法在曙光3000上的实验结果 | 第86-8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