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理论论文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研究

第1章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研究概述第1-2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3-16页
 1.3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问题研究的系统分析第16-23页
  1.3.1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的基本目的第16-17页
  1.3.2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问题研究的基本特点第17-18页
  1.3.3 国际海上运输的主要班轮航线第18页
  1.3.4 国际海上运输的主要不定期船航线第18-20页
  1.3.5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区域选择与投资参与形式决策问题的识别第20-22页
  1.3.6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研究的复杂性第22-23页
 1.4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6页
  1.4.1 国际海运市场及其经营特征分析第23页
  1.4.2 海运业跨国经营的定义、特征与形式的研究第23-24页
  1.4.3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的动因理论研究第24-25页
  1.4.4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区域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第25页
  1.4.5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决策研究第25-26页
 1.5 本论文的创新工作第26-27页
 1.6 本文的研究特点及基本结构第27-29页
第2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国际航运市场的基本理论第29-73页
 2.1 跨国公司及其发展第29-41页
  2.1.1 跨国公司的界定标准第29-31页
  2.1.2 跨国公司的定义第31-32页
  2.1.3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特征第32-35页
  2.1.4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第35-38页
  2.1.5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第38-41页
 2.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理论第41-50页
  2.2.1 目前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41-48页
  2.2.2 对上述理论的基本评价第48-50页
 2.3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及国际海运的关系第50-60页
  2.3.1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跨国公司的形成第50-52页
  2.3.2 跨国公司发展密切了各国对外贸易第52-54页
  2.3.3 跨国公司直接发展对外贸易第54-56页
  2.3.4 跨国公司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问题第56-57页
  2.3.5 国际贸易与国际海上运输第57-60页
 2.4 国际海运市场及相应运输形式的经营特征第60-73页
  2.4.1 国际海运市场产生与分类第60-64页
  2.4.2 不定期船市场及不定期船经营第64-68页
  2.4.3 班轮市场及班轮经营第68-73页
第3章 海运业跨国经营理论分析第73-135页
 3.1 引言第73页
 3.2 海运业跨国经营的特征第73-76页
  3.2.1 海运企业跨国经营的定义第74页
  3.2.2 海运业跨国经营的特征第74-76页
 3.3 海运业跨国经营的基本形式第76-101页
  3.3.1 直接在海外设立海运子公司并组建和参与班轮公司联营体第76-83页
  3.3.2 控制大量船舶悬挂方便国旗第83-90页
  3.3.3 在东道国建立物流系统相关的,及其它一体化经营的分、子公司第90-97页
  3.3.4 在东道国实施多角化经营第97-101页
 3.4 海运业跨国经营的信息化建设第101-115页
  3.4.1 海运跨国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第102-103页
  3.4.2 海运跨国公司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第103-109页
  3.4.3 系统的体系结构第109-115页
 3.5 海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形成第115-123页
  3.5.1 现有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海运业的解释第115-117页
  3.5.2 海运公司跨国经营的“所有权优势”第117-119页
  3.5.3 海运公司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第119-121页
  3.5.4 海运公司跨国经营的“区位优势”第121-123页
 3.6 海运业产生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力第123-135页
  3.6.1 海运企业实现国际运输生产内部化的动力理论第123-128页
  3.6.2 组建和参与班轮联营体的内在动力第128-135页
第4章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区域选择研究第135-155页
 4.1 引言第135-136页
 4.2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区域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第136-148页
  4.2.1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区域选择影响因素概述第136-140页
  4.2.2 海运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宏观环境分析第140-142页
  4.2.3 海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第142-145页
  4.2.4 海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第145-147页
  4.2.5 海运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第147-148页
 4.3 海运业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第148-155页
  4.3.1 海运业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区域选择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48-149页
  4.3.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想第149-150页
  4.3.3 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过程第150-155页
第5章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区域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分析第155-179页
 5.1 引言第155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确定第155-157页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第157-173页
  5.3.1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基本步骤第157-162页
  5.3.2 海运业跨国经营对外投资选择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第162-164页
  5.3.3 各评价指标隶属度及单因素评判矩阵的确定第164-173页
 5.4 海运跨国经营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第173-179页
  5.4.1 一级评判第173-174页
  5.4.2 二级评判第174-175页
  5.4.3 其它区域的评判第175-176页
  5.4.4 反模糊化处理第176-179页
第6章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形式分析与决策第179-204页
 6.1 引言第179页
 6.2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79-184页
  6.2.1 分公司与子公司选择的影响因素第179-180页
  6.2.2 独资与合资选择的影响因素第180-181页
  6.2.3 股权参与选择的影响因素第181-182页
  6.2.4 创建与收购选择的影响因素第182-184页
 6.3 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决策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84-188页
  6.3.1 海运业跨国经营参与形式决策过程模型第184-185页
  6.3.2 总体决策过程研究方法的确定第185-187页
  6.3.3 决策依据指标的量化第187-188页
 6.4 利用AHP/DP进行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形式选择的步骤第188-197页
  6.4.1 利用AHP方法确定各阶段决策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的权重第188页
  6.4.2 构造专家评分表并确定专家评分第188-190页
  6.4.3 各阶段、各项策略选择专家打分的标度统一化第190页
  6.4.4 建立动态规划模型第190-192页
  6.4.5 多阶段的DP决策的确定第192-197页
 6.5 利用AHP/DP进行海运业跨国经营投资参与形式决策的应用分析第197-204页
  6.5.1 利用AHP方法确定各阶段决策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的权重第197-198页
  6.5.2 确定专家评分第198页
  6.5.3 各阶段、各项策略选择专家打分的标度统一化第198-199页
  6.5.4 东道国对各阶段的各项策略选择无限制情况下的计算第199-200页
  6.5.5 东道国对各阶段的各项策略选择有某种限制情况下的计算第200-204页
第7章 结束语第204-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5-218页
致谢第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密骨颗粒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IGF-I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信用证欺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