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用分子标记剖析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20页
   ·数量性状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第9页
   ·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简史第9-10页
   ·数量遗传分析模型第10页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第10-16页
     ·分子标记种类第10-11页
     ·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1-16页
   ·遗传作图群体第16-17页
   ·上位性与数量性状第17-19页
   ·QTL定位与遗传育种第19-20页
     ·新种质资源的发掘第19页
     ·QTL定位与品种改良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材料第20页
   ·田间试验第20页
   ·性状考察第20-21页
   ·群体单株基因型分析第21-23页
     ·DNA抽提第21-22页
     ·分子标记第22页
     ·RFLP分析第22页
     ·SSR分析第22-23页
     ·基因型记载第2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3-24页
     ·考种数据处理第23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23页
     ·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第23页
     ·上位性检测第23-24页
3 结果分析第24-68页
   ·群体组成及连锁图谱构建第24-27页
     ·群体基因型组成第24-27页
     ·连锁图谱构建第27页
   ·群体性状表现第27-32页
     ·性状分布及中亲优势表现第27-32页
     ·年度间性状变异分析第32页
     ·性状相关第32页
   ·QTL分析第32-49页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的QTL分析第35-39页
     ·其他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第39-44页
     ·谷粒外观性状的QTL定位第44-48页
     ·QTL的多效性第48-49页
   ·二位点互作第49-66页
     ·互作的普遍性第49-51页
     ·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两位点互作第51页
     ·上位性作用组合形式第51-59页
     ·其他几个农艺性状的上位性研究第59-60页
     ·上位性的多效性第60页
     ·抽样误差的剔除第60-66页
   ·三阶互作第66-68页
4 讨论第68-76页
   ·本试验群体的评价第68页
   ·标记偏分离的普遍性第68-69页
   ·QTL的真实性第69-70页
   ·复杂性状与相关性状第70页
   ·QTL与环境效应第70-71页
   ·上位性对数量性状的影响第71-72页
   ·与其他水稻群体QTL定位比较第72-73页
   ·QTLs、上位性与作物遗传改良第73-74页
   ·进一步研究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催化裂解气化研究
下一篇: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及杂种优势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遗传研究